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自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罂粟科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过程中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将参与其信号级联反应的信号分子分为与S-位点连锁(包括花柱S-蛋白和花粉S-受体)和不连锁的信号分子(Ca2+、p26、p68、MAPK、细胞骨架以及PCD),并综述了各个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果博落回的生物碱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将对小果博落回全草的酸水提取物分为50%乙醇洗脱部分和丙酮洗脱部分.对两部分洗脱物分别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由50%乙醇洗脱部分得到5个生物碱:二氢血根碱(1),二氢白屈菜红碱(2),6-乙氧基血根碱(3),6-丙酮基血根碱(4)和Bocconarborine A (5).由丙酮洗脱部分得到原阿片碱(6),α-别隐品碱(7),β-别隐品碱(8)和小檗红碱(9).采用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3、4、5、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12,(8):94-95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如果你不了解绿绒蒿,多半会被它那娇柔羞怯的形象所误导,其实,将绿绒蒿比作秉性坚强、不畏严寒风霜的战士更为贴切恰当。绿绒蒿与庭园栽培的虞美人是近亲,同属于罂粟科植物,但生活习性却大不相同。全球有绿绒蒿共54种,1种产西欧,其余53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海拔3000~5000米的雪山草甸、高山灌丛或流石滩上,因全株长满绒毛或刚毛而得名。然而就在这冰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罂粟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种罂粟科植物种子在5个温度(5℃、10℃、15℃、20℃、25℃)下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采自低海拔的小果博落回、秃疮花和白屈菜在15~25℃的萌发率高于5~10℃;采自高海拔的全缘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温度分别为5℃和10℃;而采自高海拔的红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只有通过5℃冷处理后才能萌发,表明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与采集地海拔相关.(2)萌发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秃疮花和苣叶秃疮花在25℃萌发速率最大,其余种25℃的萌发速率略小于20℃的萌发速率.(3)萌发时滞表现出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的趋势,秃疮花、白屈菜和苣叶秃疮花在25℃萌发时滞最短,其余种25℃萌发时滞又长于20℃萌发时滞.(4)一年生植物多刺绿绒蒿在所有温度下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最高,而萌发时滞最短,这可能是一年生植物适应特殊环境的一种对策.  相似文献   
15.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本研究采用(AG)15、(AC)15两种生物素探针及磁珠富集法从血水草基因组中开发并筛选出13个微卫星位点,且在该物种中能进行稳定的PCR扩增并表现出多态性。利用筛选出的13个SSR多态性标记对血水草4个野生居群2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25~0.792和0.299~0.691。说明这些SSR标记可用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的后续研究,并揭示该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有助于保护和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血水草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属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博落回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博落回提取物主要成份为血根碱、白屈莱红碱等生物碱.国内外已开发为药品、生物农药、兽药等产品。  相似文献   
18.
梁彦  汪矛  孙小五  王丽  郭洁 《植物研究》2008,28(2):168-174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在明场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对其幼苗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属植物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存在的单中柱类型各异:罂粟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白屈菜属为外始式二原型近圆形单中柱,紫堇属为外始式二原型“S”形单中柱。3属植物的子叶脉序也存在区别:虞美人和东方罂粟具单一叶脉,无叶隙;白屈菜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地丁草为基出完全顶聚脉。根据上述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认为3属中罂粟属较为原始,白屈菜属较为进化,紫堇属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19.
李红丽  林祁  杨军 《植物研究》2008,28(3):264-266
查阅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壳斗科(Fag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山柑科(Capparidaceae)和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的模式标本时,发现有5个植物名称的模式均多于1份标本,或同时引证1号以上的标本而没指定模式,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8.1、9.9、9.10和37.2,以及辅则9A.2和9A.3的精神,对这些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20.
罂粟科属间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Papaver rhoeas)和东方罂粟(Papaver orientale)、白屈菜属的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以及紫堇属的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为材料,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在明场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下对其幼苗期的结构及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属植物幼苗子叶节区下部存在的单中柱类型各异:罂粟属为外始式二原型圆形单中柱,白屈菜属为外始式二原型近圆形单中柱,紫堇属为外始式二原型“S”形单中柱。3属植物的子叶脉序也存在区别:虞美人和东方罂粟具单一叶脉,无叶隙;白屈菜为环结曲行羽状脉;地丁草为基出完全顶聚脉。根据上述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结构,认为3属中罂粟属较为原始,白屈菜属较为进化,紫堇属更为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