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内存在着严重的Ca2+、Na+紊乱。Ca2+ATP酶和Na+,K+ATP酶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心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模型结合缺血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研究氟烷、七氟醚对缺血前、缺血期、复灌...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监测对判断肠缺血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采用血清DAO作为肠道屏障功能评估指标,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肠缺血患者作为试验组,连续监测试验组患者治疗前2 h和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肠道屏障功能状况;选取同期我院50例非肠道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临床治疗前检测其肠道屏障功能状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2 h血清DAO水平为(21.261±4.101)U/L。与治疗前2 h相比,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患者血清DAO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值分别为(5.504±0.609)U/L(t=2.385, P=0.011)、(10.697±0.661)U/L(t=11.560, P<0.001)和(13.383±0.585)U/L(t=12.663, P<0.001)。试验组患者血清DAO水平在治疗前2 h最高,治疗后第3天显著回落,治疗后第7天恢复至(7.878±1.033)U/L,而对照组患者血清DAO水平为(7.529±10.165)U/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4,P=...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A5(HSPA5)诱导的自噬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sham、缺血再灌注(I/R)、vehicle + I/R、3-甲基腺嘌呤(3-MA) + I/R、scramble siRNA + I/R和HSPA5 siRNA + I/R组(n=6)。Sham组只进行手术操作,不插入线栓。I/R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60 min后再灌注24 h。Vehicle + I/R组和3-MA + I/R将5μl 0.9% NaCl或3-MA (30 mg/ml)在MCAO前30 min侧脑室注射。scramble siRNA + I/R组和HSPA5 siRNA + I/R组将5μl scramble siRNA或HSPA5 siRNA (2μg/μl)在MCAO前24 h侧脑室注射。检测神经细胞内自噬体、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表达、神经元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显微镜下sham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形态正常;I/R组小鼠缺血大脑皮层神经元胞质中细胞器减少,自噬体形成。与sham组比较,I/R组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与I/R组相比,3-MA + I/R组或HSPA5 siRNA + I/R组缺血大脑皮层LC3-Ⅱ/LC3-I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 < 0.05);3-MA + I/R组及HSPA5 siR-NA + I/R组I/R后脑缺血性损伤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P < 0.05)。结论:HSPA5诱导自噬可能在小鼠局灶性I/R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右美托嘧啶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肺组织Toll样受体素4(TLR4)表达的调控,并分析其对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左侧肺缺血/再灌注(I/R)模型,5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阿替美唑组(Atip组)、右美托咪定+阿替美唑组(Dex+Atip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留取左肺,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水含量(TLW);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PCR检测肺组织TL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各组W/D和TLW明显升高(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升(P<0.01),光镜显示肺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性变化;与I/R组相比,Dex组W/D和TLW下降(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光镜下肺组织损伤减轻;与Dex组比较,Dex+Atip组W/D和TLW明显升高(P<0.05,P<0.01),TLR4 mRNA和蛋白表达量上升(P<0.01),光镜肺组织结构损伤严重;I/R组、Atip组、Dex+Atip组两两比较,以上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I/R可引起大鼠肺组织TLR4表达上调和肺组织损伤;右美托咪啶可减轻肺I/R损伤,抑制TLR4表达,这种作用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亚型转变及意义。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n=6)和缺血/再灌组(IRI,夹闭肾动脉45 min,n=24)。IRI组分别于术后0、6、24和72 h取肾组织,每个时相组6只大鼠。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MIF、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活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巨噬细胞M1和M2亚型的分布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肾局部损伤情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在24 h时最为严重,之后逐渐恢复。PCNA在再灌后表达明显增加,6 h达峰值,72 h表达下降。相比于正常组,再灌组大鼠肾组织中MIF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CP-1表达则在6 h达峰值,随后下降;而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24 h达峰值,72 h表达下降。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6 h时,M1亚型分布达最高值;之后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M1亚群相对含量开始下调,M2随之升高。结论: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早期,M1巨噬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发挥主要作用,随后M2型表达逐渐上调,并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修复肾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50和APD90)。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50和APD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I 10min/R 2 min组相比,1 μmol/L利多卡因、10 μmol/L普罗帕酮、1 μmol/L胺碘酮、1 μmol/L维拉帕米、50 μmol/L腺苷和10 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1(NR1)表达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脑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递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收集清醒、缺血15 min及再灌注0~1 h微透析标本。于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后,迅速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MDA受体NR1亚单位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点比较,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微透析液中Glu、Asp含量明显降低(P<0.05, 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受体亚单位NR1表达明显受抑制(P<0.05, 0.01)。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不仅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还能抑制NMDA受体亚单位NR1的高表达而产生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治疗性血管新生为这类疾病的攻克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由其分子基础,谈到临床应用,综述了血管生成的过程与机制,促进血管新生的主要因子,以及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策略,进而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对治疗性血管新生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前景等方面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生理通讯》2005,24(2):42-44
泸州医学院心肌电生理学研究室成立于1983年,是学院的重点科室,西南地区唯一的专业研究机构,泸州医学院首批硕士学位点。拥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多名,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2人,兼职人员10人,外国客座教授1人,人员结构合理、仪器设备先进、研究手段齐全、研究成绩显。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运动预适应(EP)中对大鼠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rI/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N)、相对缺血/再灌注组(IR)、运动预适应+相对缺血/再灌注组(EI)、Hemin(HO-1诱导剂)+相对缺血/再灌注组(HE)和运动预适应+ZnPP(HO-1抑制剂)+相对缺血/再灌注组(EZ)。测定大鼠再灌注期心率脉压乘积(PRP)、冠脉流出液MDA含量、HO-1活性等。结果:心肌HO-1活性:EI组和HE组较IR组显著升高,EZ组则显著降低。EZ组较EI组显著降低,EI组和HE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再灌注后60 min时间点PRP恢复率:EI组较IR组显著增高;IR组与HE组未见显著性差异,但30min时间点HE组显著增高;EZ组较EI组显著降低。冠脉流出液MDA含量:EI组、EZ组和HE组MDA含量较IR组皆显著降低;EZ组较EI组显著升高。结论:EP可以诱导HO-1合成,进而通过HO-1对24 h后发生的rI/R损伤产生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