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4篇
  免费   1104篇
  国内免费   6885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1035篇
  2013年   778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1182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1160篇
  2006年   1143篇
  2005年   1166篇
  2004年   1215篇
  2003年   1099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776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562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57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7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孙复川  赵信珍  G.Hung 《生理学报》1990,42(6):547-554
本文用实验揭示了瞳孔对光动态反应具有采样控制特性。实验中采用各种不同时间间隔的双脉冲光,以开环的方式(Maxwellian View)刺激瞳孔,当双脉冲之间间隔较长时,瞳孔反应相当于对双脉冲光的两次脉冲分别产生瞬态收缩;当双脉冲时间间隔短于0.6s 时,其反应就成了一次瞬态收缩,与单个光脉冲所引起的瞳孔反应一样。同—受试者的多次实验结果相同,不同受试者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故瞳孔对脉冲刺激光引起反应后,必须至少约隔0.6s 才能对另一次脉冲光产生反应,这就说明了瞳孔动态反应具有离散的采样控制特性。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瞳孔系统的控制机制是双重模式的控制:不同的刺激条件下,瞳孔反应可呈现为瞬态反应(AC)或持续反应(DC),瞬态反应的 AC 通道为离散的采样控制,持续反应的 DC 通道为连续控制。  相似文献   
32.
电刺激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H),在同侧中脑中央灰质(CG)内寻找逆行及顺行反应单位,然后观察它们对躯体感觉刺激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G 及邻近网状结构内有10%(32/318)的单位呈逆行反应。逆行传导速度平均为0.37±0.24m/s(均数±标准差);推测这种CG→PVH 投射纤维属于细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这些单位分布于 CG 的腹外侧及背外侧亚核。50%(14/28)的逆行单位对坐骨(胫)神经的强电刺激和夹尾等损伤性刺激起反应,但对触毛或低强度的神经干刺激无明显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外周躯体感觉,特别是损伤性信息传入 PVH 时,CG 是其中枢驿站之一。电刺激 PVH 还能顺行激活7.55(24/318)、抑制0.7%(2/318)的 CG 单位。有69%(18/26)的顺行反应单位对外周躯体神经强电刺激及夹尾起反应。提示 PVH 可能通过影响 CG神经元的活动而参与中枢痛觉的整合。  相似文献   
33.
银合欢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λEMBL_3为载体,构建了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的基因文库,所得重组子为3.5×10~6pfu。以大豆种子贮藏蛋白α′亚基基因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分离得到了4个阳性克隆,并初步绘制了其中3个重组子的物理图谱。结果表明在这3个重组子的基因内部有一致的酶切位点。亚克隆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与 GenBank 中的基因序列比较,表明与大豆种子贮藏蛋白α′亚基基因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34.
预防仔猪腹泻无抗性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来含热不稳定肠毒素B亚单位基因质粒DNA为载体,插入lacZ基因,构建了一个既能表达LT-B亚单位又能表达B-半乳糖苷酶的含四环索抗性基因的重组体。在该重组DNA的四环素抗性基因内再插入K 88粘附因子抗原基因,从而灭活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经测定该重组体能表达LT-B和K88两种抗原,lacZ基因取代四环素抗性基因,成为良好筛选标记。所构建的重组质粒能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35.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其表现型受环境影响较大。为了更加有效地分析数量性状的表现,本文构建了数量性状的基因模型。由于该模型既包含了基因的加性作用,也涉及到显性偏差和上位性偏差,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刻划数量性状群体的分布形态。文章还给出了辨识模型参数的方法及一些性质的讨论。通过对一系列实例的计算并与Castle-Wright公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所构建的模型产生的误差明显比Castle-Wright公式的小。可见该模型确实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6.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翁自力  金锋 《人类学学报》1990,9(3):236-243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37.
甘蓝型油菜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学报》1990,17(2):103-109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都接近中亲值,F_1略大于中亲值和F_(20)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不显著。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计的芥酸基因数与已知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38.
39.
压脚痛阈测定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志强  吕国蔚  唐昉 《生理学报》1988,40(6):608-613
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压脚测痛法。采用电机驱动替代用手挤压橡皮球完成升压过程;通过一个自动的电路切断结构判定抽脚反应,较目视更加客观;用读数保持电路记录压力变化,较直接读取刻度值更加准确,可靠。这些优点,业经电针和吗啡镇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0.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蓝斑和中缝背核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室旁核(PVH)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它对电刺激蓝斑(LC)和中缝背核(DR)的反应。 在435个被试验单位中,5个单位对LC电刺激呈现逆行反应,75个单位呈现顺行反应。在这75个顺行反应单位中,27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48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对电刺激DR发生反应的有74个单位,其中15个对单刺激发生反应,59个对串刺激发生反应而对单刺激不反应。值得注意的是有23个PVH神经元既对LG刺激又对DR刺激发生顺行反应。实验结果提示,PVH与LC、DR之间存在神经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