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3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440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398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507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798篇
  2009年   790篇
  2008年   1227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675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50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5 毫秒
991.
【目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家蚕Bombyx mori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ncRNA参与家蚕神经系统发育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2个中等长度的ncRNA及3个ncRNA的邻近编码基因在家蚕幼虫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8个ncRNA(包括1个C/D box snoRNA,4个H/ACA box snoRNA和3个不能归类的ncRNA)在家蚕5龄幼虫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头部神经中的表达量。其中,snoRNA Bm-51,Bm-18和Bm-86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分别是头部神经中的23,5和4.7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3个内含子起源的ncRNA与其宿主基因在家蚕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趋势一致,宿主基因在胸腹神经中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头部神经中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筛选到的在家蚕不同神经部位存在差异表达的ncRNA,特别是在胸腹神经中高表达的ncRNA可能协同其邻近编码基因,参与家蚕神经发育或神经活动过程。该结果为研究ncRNA参与家蚕神经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依据,为从非编码RNA角度探索鳞翅目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肉桂醇脱氢酶(CAD)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从香蕉根系cDNA均一化全长文库中获得一个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命名为MaCAD1(GenBank登录号为KF582533)。MaCAD1是香蕉MYB基因编码框全长cDNA,包含一个1 077bp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8个氨基酸。蛋白质序列同源比对发现,其含有完整的醇脱氧酶的典型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CAD蛋白。系统进化树比对分析表明,MaCAD1与水稻OsCAD6(CAD39907)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研究表明MaCAD1基因组成型表达于香蕉各个组织。在耐病和感病品种中,MaCAD1均上调表达,但在耐病品种中MaCAD1在所有时间点相对于对照增加的倍数均高于感病品种,表明MaCAD1基因在香蕉的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MaCAD1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响应枯萎病侵染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993.
在香蕉EST文库中,通过RACE技术克隆到1个香蕉类甜蛋白基因的全长序列。该序列最大开放阅读框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Blast分析发现,它与其他类甜蛋白相似度为56.10%,含有类甜蛋白(TLPs)特有的保守结构域,命名为MaTLP1。系统进化树表明,MaTLP1基因编码蛋白与海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香蕉的进化模式相似。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MaTLP1在根、球茎、假茎中的表达量高,叶中较弱,花和果实中微量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抗病香蕉品种中,接种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枯萎病菌后MaTLP1基因上调表达,在感病香蕉品种接菌2 d后MaTLP1基因受到抑制,虽然在接菌4 d 后上调表达,但是相对于抗病品种上调较小。研究表明,MaTLP1基因可能在香蕉抗枯萎病的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结合我国医院分院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现状,探索分院建设项目最佳组织结构。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系统阐述分院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的决策方法。AHP下强矩阵组织优先级别最高,这与管理典范医院的选择一致。强矩阵组织更适合分院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95.
运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秦岭滑蜥Scincella tsinlingensis排泄系统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泄殖腔。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实质包括许多泌尿小管与少量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管,肾单位的数量较两栖类有了明显增加。结缔组织中分布有少量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和大量胶原纤维。输尿管由许多分支的集尿管汇聚形成,包括黏膜与外膜,黏膜由单层柱状上皮过渡为多层鳞状细胞,固有层零散分布有浆细胞,结缔组织中分布有胶原纤维与少量弹性纤维。膀胱由黏膜层、肌层与外膜构成,黏膜上皮为变移上皮,固有层分布有少量的浆细胞。消化道、生殖道和输尿管末端汇聚于泄殖腔,泄殖腔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构成,黏膜上皮分布有黏液性细胞和少量浆细胞。秦岭滑蜥的排泄系统与其他卵胎生蜥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克隆伯克霍尔德菌ZYB002菌株中的新型脂肪酶lip C24基因,测定其基本酶学性质,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在菌株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洋葱伯克霍尔德菌JK321菌株的全基因组DNA信息,直接设计引物从伯克霍尔德菌ZYB002菌株基因组中扩增出lip C24基因,并对之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结果】lip C24基因全长1317 bp,编码438个氨基酸残基;多肽链中具有保守五肽-G-X1-S-X2-G-序列;重组蛋白Lip C24的分子量为45 k Da;能有效水解各种对硝基苯酯,对中链脂肪酸的对硝基苯酯表现出偏爱性;其催化水解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7.5;40℃下的半衰期为15.72 min,在p H 7.0-8.0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lip C24的编码产物为一个45 k Da蛋白,具有明显的脂肪酶活性,为中温中性脂肪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基于前期筛选到的P.aeruginosa PT121所产有机溶剂耐受性蛋白酶,本研究对该蛋白酶进行克隆表达,研究了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及小肽合成上的应用。【方法】参考文献中报道的相似蛋白酶pseudolysin设计引物从菌株PT121基因组中克隆到耐有机溶剂蛋白酶PT121基因las B。构建诱导表达重组质粒p ET22b-las B,于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考察蛋白酶PT121酶学性质及小肽合成上的应用。【结果】序列分析表明las B基因编码信号肽、前肽及成熟肽3个部分,成熟肽部分含有301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3 k Da,属于金属蛋白酶M4家族。通过破碎条件优化,一步法制备得到较为纯净的重组蛋白酶PT121,其比活力达7700 U/mg,该酶呈现了较高的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及溶剂耐受性,与野生菌P.aeruginosa PT121所产蛋白酶性质一致。在50%DMSO体系中高效催化合成了多种小肽,其中阿斯巴甜前体(Cbz-Asp-Phe-NH2)产率高达91%。【结论】蛋白酶PT12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相关催化机理及分子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以丽格海棠幼嫩叶柄为外植体,采用培养基④(MS培养基,4.0 mg/L 2,4-D,0.5 mg/L6-BA)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86%;以培养基③(MS培养基,3.0 mg/L 2,4-D,0.2 mg/L 6-BA)为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进行扩增;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为培养基⑥(MS培养基,2.0 mg/L 6-BA,0.2 mg/L NAA,0.2 mg/L IBA),分化率达100%;对幼根发育不良的胚性植株,在培养基⑩(MS培养基,0.1 mg/L IAA)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100%,平均根数3~5条,带侧根,长约2~3 cm。试管苗在森林土:蛭石:河沙=1:1:1的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100%。培养基中均附加3%蔗糖、0.6%琼脂,pH值为5.8~6.0。  相似文献   
999.
家蚕Bmyan基因的克隆表达和作为microRNA 7靶基因的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 nt的非编码RNA,通过与其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来调节各项生命活动。克隆表达家蚕Bmyan基因,验证其是否是bmo-miR-7的靶基因对于深入研究家蚕变态发育机制有重要意义。基于同源性检索和PCR扩增,克隆了家蚕Bmyan基因CDS全长,编码47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家蚕YA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保守,含SAM-PNT和ETs结构域。芯片数据、RT-PCR和定量PCR的检测结果表明,Bmyan在五龄3 d的家蚕头部、体壁、卵巢中高量表达,在其余组织中低量表达或不表达。在幼虫期,Bmyan表达水平相对较低,但在上蔟期和蛹期前4 d高量表达。通过3′RACE克隆了Bmyan基因的3′-UTR。RNAhybrid在线软件预测了其3'-UTR上bmo-miR-7的两个靶位点。构建了含有Bmyan基因3′-UT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染载体,将该载体与bmo-miR-7的mimics序列共转染到家蚕胚胎细胞系BmE中,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证明了Bmyan基因是bmo-miR-7的靶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mo-miR-7和Bmyan在家蚕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制备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应用His-gp90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过筛选、3次亚克隆后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REV-gp9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G5-B8、3G5-A10和1G12。经间接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6.483×10–10、4.844×10–10和9.330×10–10,3株单抗的亚型分别为Ig G1、Ig G1和Ig G2b。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3株单抗均能识别REV感染DF-1细胞后产生的gp90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利用单抗检测不同截短的gp90蛋白,初步确定3G5-B8和3G5-A10 2株单抗抗原识别区均位于gp90蛋白第200-245位氨基酸,而1G12株单抗识别区包含第230-235位氨基酸。这些单抗为REV的诊断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