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11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21.
核呼吸因子(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s,NRFs)包括NRF-1和NRF-2,属于转录激活因子,在调控核基因编码和线粒体基因编码的呼吸链亚基表达中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除此之外,核呼吸因子还具有调控线粒体运输蛋白基因表达和神经元相关因子合成的作用。就NRF-1和NRF-2的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2.
肠黏膜屏障是机体屏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阻止肠道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腔外组织移位,防止机体受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自噬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缺血缺氧等应激状态下,自噬对细胞存活、清除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等起重要作用.缺氧可诱导自噬.多数情况下自噬被认为是细胞的一种保护作用,然而在某些条件下细胞过度自噬也能导致细胞凋亡.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自噬在缺氧环境下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3.
硫胺素在植物应对环境胁迫刺激及植物免疫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硫胺素对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硫胺素可以提高线粒体的氧化状态,这一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当硫胺素浓度高于1mmol/L时较为明显。此外,硫胺素还可增强植物细胞线粒体丙酮酸脱氢酶(PDH)的活性。并且在应对铝、镉胁迫时,硫胺素预处理组能较快促进活性氧的进发。线粒体氧化状态的提高对细胞应对胁迫因子刺激,较快释放活性氧从而激活下游信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4.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重复利用胞质和处置多余或有缺陷细胞器的过程.自噬相关蛋白的发现使得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焦点.酵母中自噬基因及其它有机体同源基因的发现揭示了真核生物自噬机制的保守性,这也使得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利用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学技术研究自噬过程成为可能.但是,自噬在疾病过程中究竟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保护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这里我们就自噬在健康与疾病中所起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5.
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特定的刺激下,例如高糖条件,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途径诱导多种细胞凋亡.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高糖引起成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糖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成骨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高糖可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不同浓度D-葡萄糖(11,22,33 mmol/L)可以引起线粒体中Bax蛋白表达的增加,使Bax蛋白由细胞质中易位到线粒体,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径.JC-1荧光探针检测证实,高糖处理成骨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表明线粒体途径被激活.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和AIF从线粒体中释放到细胞质中,释放到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使caspase-3、caspase-9剪切活化,从而激活了caspase依赖性凋亡途径.因此,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6.
线粒体DNA突变是引起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与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 导致综合征型耳聋的线粒体DNA突变多为异质性,然 而对于非综合征型耳聋突变则多以同质性或高度异质性存在,说明这种分子致病性需要较高的阈值. 位于12S rRNA解码区的A1555G和C1494T突变是造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和 非综合征型耳聋常见的分子机制. 这些突变可能造成12S rRNA二级结构的改变,影响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降低细胞内ATP的产生,由此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耳聋. 但是多数 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还仅处于推测阶段. 其它修饰因子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线粒体单体型、核修饰基因参与了线粒体12S rRNA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相关的耳聋表型表达.  相似文献   
927.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属于动力蛋白GTP酶超家族,是线粒体分裂体系的组成成分,在线粒体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物种中,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在与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后,可以定位于线粒体并组装成高级结构,引起膜的收缩和分裂。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功能的消失会增强线粒体的融合和线粒体之间的连通性。Dynamin-related protein 1在细胞凋亡等多种细胞功能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8.
大多数脊椎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约16—18kb)的组成是相对较稳定的,但在不同类群中,线粒体基因组在基因结构和基因排列方式等方面均显示了极大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可能反映了真核细胞不同的进化路线(Saccone et al.,1999)。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线粒体基因组是惟一一个能够从基因组水平上来分析动物系统发生的分子标记,可以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信息、基因组成及基因排列方式等进行多方位的分子进化研究,因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将成为动物分子系统发生最有力的证据(Saccone et al.,1999)。  相似文献   
929.
中国圈养梅花鹿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但其圈养种群遍布全国各地,是我国圈养梅花鹿的主要品种(亚种)。为了探讨圈养梅花鹿种群作为东北梅花鹿野外放归项目资源种群的可行性,测定了来自9个圈养种群45只梅花鹿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以此分析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我国圈养梅花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不贫乏,种群之间并没有发生显著的遗传分化。因此,东北地区的圈养梅花鹿种群可以作为野外放归项目的资源种群,而野外放归项目的建群者应来源于东北地区的多个圈养种群。  相似文献   
930.
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mtDNA D-loop区PCR-RFLP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 I,Msp I,Sau3A I,Xsp I,Taq I),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我国9个地方绵羊品种以及2个引入品种共计83只绵羊个体线粒体DNA D-loop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线粒体DNA D-loop区存在两种基本单体型,提示我国主要地方绵羊品种起源于两个母系祖先。线粒体DNA D-loop区多态度为0.042 1%,说明我国地方绵羊品种线粒体DNA多态度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