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穗发芽会导致藜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严重受损,而脱落酸(ABA)与种子萌发和休眠密切相关。该研究以易穗发芽的‘大黑藜3’(BBQ3)、‘白藜6’(WQ6)和抗穗发芽的‘小黑藜1’(SBQ1)和‘白藜4’(WQ4)为试验材料,在种子萌发3 d内施加不同浓度ABA和氟啶酮(FL),探究ABA和FL对两种粒色藜麦种子萌发、ABA含量以及ABA合成基因NCED、裂解基因8′OH和信号转导基因ABI3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藜麦种子萌发均受到各浓度外源ABA抑制,并以25μmol·L-1浓度效果最佳,同时受到外源低浓度FL促进,且施用2.5μmol·L-1浓度即可;外源ABA和FL处理的SBQ1和WQ4发芽率降低和升高幅度分别小于BBQ3和WQ6。(2)对照组SBQ1和WQ4种子内源AB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BBQ3和WQ6;外源ABA处理可显著提高藜麦种子内源ABA含量,且WQ4显著高于WQ6,种皮略厚的SBQ1内源ABA含量显著低于BBQ3;外源FL处理下4份材料种子内源ABA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只有SBQ1达到显著水平。(3)对照组中,SBQ1和WQ4...  相似文献   
962.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认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ellomurinus ATCC 31215来源芳香聚酮化合物(gombapyrones, GOM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 BGC),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导。【方法】对链霉菌S. rubellomurinus ATCC 31215进行大规模发酵及提取分离,得到GOM-B和GOM-D;以三烷基取代芳香聚酮生物合成途径保守存在的P450单氧化酶的蛋白序列作为探针,在GOMs产生菌S. rubellomurinus基因组中进行BLAST搜索获得潜在的GOMs生物合成基因簇(gom BGC);通过对gom BGC中的聚酮合成酶(polyketide synthase, PKS)结构基因进行同框缺失突变,对突变株发酵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PLC-MS)分析以确认gomBGC与GOMs的产生相关;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推导GOM-B的生物合成途径。【结果】从S. rubell...  相似文献   
963.
采用紫外照射、化学诱变和原生质融合等方法选育到一株性状更优良的突变株SCB329,并与新筛选的一株芽孢杆菌SCB933搭配组成新的组合菌系。产酸小菌SCB329与其亲本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性状相似。伴生大菌SCB933属苏芸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新组合菌系利用L-山梨糖的发酵液提取后经纸层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等项鉴定,其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L-古龙酸,对新组合菌系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64.
在分析了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发酵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加发酵工艺中的种子培养、pH、溶氧的控制,以及发酵液初始培养基中的L-山梨糖浓度和流加起始点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比分批发酵更为满意的结果:发酵最终总糖达13%(w/v)左右,发酵周期40~50h,产2-酮基-L-古龙酸达115-130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8mol%左右。  相似文献   
965.
从22个不同组合的发酵L山梨糖生成2-酮基-古龙酸的组合菌系中选出了最佳组合新菌系H19S19。对该菌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表明,其中H19为地衣芽枪杆菌(BacillsLicheniformis),是S19的伴生菌;S19是产生2-酮基-古龙酸的菌株,具有许多特点,其分类位置暂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966.
山矾花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心毅  辛克敏  洪江   《广西植物》1994,14(1):90-93
用GC/MS从山矾花精油中鉴定出68个化合物。主要芳香成分为方樟醇18.35%;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4.56%顺式-氧化方樟醇1.40%:β-紫罗兰酮1.22%;反式-氧化方樟醇0.95%;顺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0.53%:γ-癸内酯0.05%;δ-癸内酯0.11%二氢-β-紫罗兰酮0.11%、四氢-β-紫罗兰酮0.06%.  相似文献   
967.
农药与重金属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农药硝磺草酮与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与浮游植物上,对大型水生植物的研究较匮乏。为了阐明水体中常见毒性污染物硝磺草酮与铜对水生植物的潜在毒性作用,本研究探究了二者对长江流域的优势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生长及生理影响,旨在为水生植物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效应和生态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硝磺草酮(0、0.01、1、10、20、50 mg/L)、铜(0、0.1、0.3、0.5、1、2 mg/L)以及(硝磺草酮+铜)在(0+0、0.01+0.1、1+0.3、10+0.5、20+1、50 mg/L+2 mg/L)浓度时对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硝磺草酮对苦草的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合成、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苦草POD活性具有激活效应;单一铜胁迫对苦草生长、光合色素的合成、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苦草SOD和POD活性具有激活效应;此外,苦草的相对生长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CAT活性等指示物对硝磺草酮与铜联合胁迫表现出受害响应,而POD活性显著上升,SOD活性呈现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效应。毒性效应评估结果显示,随着复合胁迫浓度的升高,硝磺草酮和铜对苦草的联合毒性由拮抗作用转为协同作用。硝磺草酮与铜在水体中赋存可能对水生植物产生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要更加关注水体中不同污染物之间综合效应的防治。  相似文献   
968.
为挖掘古树大理茶优势内生真菌间座壳属菌株Diaporthe tectonigena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Diaion HP20、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层析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HRMS、1H-NMR、13C-NMR、HSQC、HMBC和COSY等波谱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该菌株大米固态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鉴定为四氢-β-咔啉二酮哌嗪类生物碱,命名为tectonicgenazine A。(2)3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cyclo-(D-tryptophanyl-L-tyrosyl)(2)、1H-吲哚-3-羧酸-2,3-二羟基丙酯(3)和N-羟乙基-2-乙酰基吡咯(4),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所得。  相似文献   
969.
米菲司酮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菲司酮不同给药剂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5例,每天服用米菲司酮25mg,B组21例,每天服用米菲司酮10mg,均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连续三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治疗开始和结束分别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和内膜厚度。结果A组肌瘤体积缩小了42.58%(P<0.01),B组肌瘤缩小了41.55%(P<0.01),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药物副作用也无显著差别。结论每日口服米菲司酮10mg可以有效的缩小子宫肌瘤,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