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紫孢侧耳栽培期基质中纤维素类的降解和有关酶活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紫孢侧耳(Pleurotussapidus),分别在菌丝长满期、菇蕾期、一茬菇和二茬菇时测定培养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纤维素酶(CMC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接种到一茬菇时期,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不断升高,此后,迅速降低;基质中两种酶的底物含量降低速度以菇蕾一一茬菇时最大。菇蕾期后,两种底物的减少量多,菇蕾期以前较少。菇蕾期以前半纤维素降解稍多,菇蕾期以后纤维素降解较多。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天然纤维素是具有三维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呈非均匀分布的高聚物,它的完全降解至少需3类酶的协同作用,依经典的酶反应动力学方法对水溶性底物作用时拟合的方程不能确切反映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和活力,用水溶性或物理、化学性质改变的纤维性材料为底物只能反映某些纤维素酶组分的作用,现在通行的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大都属经验性方法,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作的目的选择或拟定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对白兰瓜子叶蔗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发现细胞质可溶性部分含有4种蔗糖酶同工酶,其中3种为酸性蔗糖酶(Ⅰ、Ⅱ、Ⅲ),其活性最适pH分别为5.40、4.30和4.73;另外一种为碱性蔗糖酶,其最适pH为7.40。细胞壁盐溶性部分仅含1种酸性蔗糖酶,其最适pH亦为4.73。在白兰瓜子叶生长后期(7~11d),定位于细胞质的酸性蔗糖酶Ⅰ、Ⅱ和Ⅲ的活性略有升高;衰老发生后(17~23d)其活性显著下降;衰老后期碱性蔗糖酶活性消失。在子叶生长和衰老期间细胞壁酸性蔗糖酶活性则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14.
【背景】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具有完整的木糖代谢途径,可以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中的木糖,因此对其糖转运蛋白基因的研究或可有效解决酵母木糖转运的相关问题。【目的】根据马克斯克鲁维酵母DMKU3-1042中KLMA_70145和KLMA_80101基因位点的功能预测,获得马克斯克鲁维酵母GX-UN120相应的糖转运蛋白基因序列并探究其功能。【方法】将转运蛋白基因分别克隆表达至酿酒酵母EBY.VW4000中考察重组菌株生长特性,以此间接评价对应转运蛋白的转运能力。【结果】Km_SUT2基因编码的糖转运蛋白可有效提高宿主细胞转运木糖、阿拉伯糖、山梨糖、核糖、乳糖和葡萄糖的能力,但却不能转运甘露糖、果糖、蔗糖和半乳糖。类似地,Km_SUT3基因编码的糖转运蛋白可提高细胞转运木糖、阿拉伯糖、山梨糖、半乳糖、核糖、乳糖和葡萄糖的能力,但却不能转运甘露糖和果糖。然而在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重组菌株对各种碳源的利用均受抑制,但Km_SUT3转运木糖和核糖过程中受葡萄糖的抑制作用较小。【结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GX-UN120中转运蛋白Km_SUT2和Km_SUT3可...  相似文献   
15.
石料开发与获取是石器生产操作链的重要环节,也是史前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能够反映史前人类的资源开发策略、环境认知与适应能力、移动模式和交流贸易网络等。相比于旧大陆西侧,东亚地区的燧石和黑曜岩等优质石料产地相对稀缺,中国许多旧石器考古遗址的石器原料主要来自遗址周边质量欠佳的脉石英、石英岩和一般燧石等,而相关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系统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对中国目前已开展的旧石器时代石料开发策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发现,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末段,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石料开发策略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主要体现在石料类型组成、产地选取和开发方式三个方面,可能主要受到史前人类流动性变化、石器技术演变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综合而言,开展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石料开发策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境内史前人类的行为模式和交流迁徙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然高分子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淀粉、甲壳素、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吸附剂使用的研究进展情况,对它们的制备方法、使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作了介绍,引用文献122篇。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发现,从能在木头上钻孔的海洋软体动物上分离出来的细菌,做到了遗传工程师们现在还没法做到的事情,它既能消化纤维素又能固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纤维素黄原酸酯——过氧化氢构成氧化还原体系,把丙烯酰胺接枝到蔗渣纤维浆泊上。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初始pH值、单体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水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一株分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该菌株细胞革兰氏阴性,直或微弯杆状,大小0.2-0·6x1·5—9 0μm,以单端丛生鞭毛游动,形成端生膨大芽孢。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在纤维素培养基中产生黄色。发酵纤维素的主要产物为乙醇、乙酸、CO2和H2。最适生长温度60℃,生长温度范围40—70℃;最适生长pH7.3—7.5。DNA中G+C含量为34mol%。经鉴定,它与已知的嗜热纤维素水解菌均有较大差别,定名为产黄纤维素梭菌(Clostridiumcelluloflavum sp.nov.)。  相似文献   
20.
高比强〔r—~(32)p〕ATP是核酸结构功能研究中常用标记化合物,它在DNA重组、分子杂交和核酸的结构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从《Methods in Enzymology》Vol 65摘译合成高比强〔r—~(32)p)ATP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0倍浓度反应液(贮于-20℃,每100μl为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