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尾巨桉DH3229幼苗对硝普钠-酸铝互作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尾巨桉DH3229幼苗为材料,以分析纯AlCl3·6H2O为铝(Al)的供体,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的供体,设置3个SNP浓度(0、10、500μmol·L~(-1))和2个Al水平(0、5 mmol·L~(-1)),每5 d浇一次含不同浓度Al和SNP的营养液,持续20周,分析Al胁迫对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浓度外源SNP施加对植物Al毒害有无缓解作用及其缓解机理。结果表明:Al施加能显著降低尾巨桉DH3229幼苗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Al胁迫显著增加幼苗相对电导率、MDA、SOD、游离脯氨酸含量。外源施加适量(10μmol·L~(-1))的SNP能使Al胁迫下桉树幼苗根和叶等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Chl a/b显著提高,同时降低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见,SNP具有双重性,适量SNP施加可有效缓解Al对桉树生长的胁迫,高浓度(500μmol·L~(-1)) SNP则产生硝化胁迫从而抑制桉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红花胚珠和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红花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得到以下结果:(1)胚珠发育为薄珠心类型,倒生胚珠,具单珠被。(2)胚囊发育蓼型。(3)有珠被绒毛层,珠被绒毡层起始于大孢子母细胞时期,单核胚囊阶段高度发育,受精后从合点端逐渐退化。珠孔塞细胞呈毛状。  相似文献   
13.
红花油体提取条件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体是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表面包裹一层磷脂和油体蛋白。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保护油体面对环境的压力,使油体可以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制药工业中。研究红花油体的提取方法及红花油体乳液的基本性质,旨在为以油体为基质的载体体系研究奠定基础。以pBS为介质,采用梯度离心法,比较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红花油体的提取效率的影响;对其在不同pH值、NaCl浓度条件下红花油体的平均粒径和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油体在p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为1.75-2.05μm和p 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1.50-1.75μm;NaCl浓度0.2和0.4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NaCl浓度1.2和2.0 mg/m L时,红花油体出现聚集现象。蔗糖浓度0.1和0.2 mg/m L时,红花油体分散较为均匀,蔗糖浓度为0.4-1.0 mg/m L时,红花油体比较密集,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红花油体的粒径逐渐开始不均一。红花油体的最佳提取条件是pH7,NaCl浓度0.2 mg/m L,蔗糖浓度0.1 mg/m L,稀释后的红花油体溶液在不加入保护剂或者不经过物理方法处理下,保存起来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产力和植物多样性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连栽代次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林分各组成部分生物量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析生物量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第1、2、3代7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的群落生物量基本相同,分别为102.22、105.11、102.66 t/hm2,其中乔木层林分生物量随着连栽代次呈增加趋势,第1代到第3代林分分别为81.48、88.36、92.28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1.64、12.62、13.18 t/hm2·a,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无明显差异,但在各生长年份,随着代数增加也呈增加趋势.(2)尾巨桉林下植物及枯落物生物量明显下降,第1、2、3代灌木层生物量分别为8.47、6.89、3.09 t/hm2,草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93、1.21、0.35 t/hm2,枯落层生物量分别为10.34、8.64、6.94 t/hm2.(3)连栽尾巨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即林下植物多样性随连栽代次的增加而减少,物种生态优势度增加.(4)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次尾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增加则林地根系生物量和林下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对林分总生物量及其它器官生物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对自然杂交种Meconopsis×cookei及其亲本红花绿绒蒿M.punicea和五脉绿绒蒿M.quintuplinervia的叶绿体DNAtrnL-trnF区进行了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的长度为957~961bp,其中M.×cookei的序列长度为960bp,红花绿绒蒿为961bp,五脉绿绒蒿为957bp。利用软件Clustal X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和碱基比较,排序后的序列长度为964bp,其中trnLintron为512bp,trnL3′exon为50bp,trnL-trn Fintergenic spacer(IGS)为361bp,还包括41bp的trnF5′端片段。整个trnL-trnF区序列共有25个变异位点,其中杂交种M.×cookei与红花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有21个(占84%),M.×cookei与五脉绿绒蒿具有相同碱基的位点仅有1个(占4%),余下3个位点(占12%)中,M.×cookei的碱基与两个亲本均不相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M.×cookei的叶绿体基因trnL-trnF来自红花绿绒蒿,根据质体细胞质遗传的规律,从而推测红花绿绒蒿为该杂交种的母本,五脉绿绒蒿为其父本。  相似文献   
16.
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目前仅发现在湖北五峰狭域分布的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0对引物对6个居群的43个个体进行了选择性扩增,共检测到623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95个.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红花玉兰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5.51%,Nei s基因多样度(HT)为0.211 0±0.028 6;红花玉兰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AMOVA分析表明总变异的93.37%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只占总变异的6.63%.Nei s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1 9,居群间基因流(Nm)2.105 5.鉴于红花玉兰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而居群数目及居群内个体数量均很少,应该对红花玉兰各居群的所有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并对其生境进行保护;并在原产地营建基因保存林,营建时应加大各居群内的取样数量,使得红花玉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保存;同时积极开展异地引种栽培,使红花玉兰在观赏应用中得到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产自华南贵州下奥陶统红花园组(桐梓红花园标准剖面,沿河甘溪剖面和贵阳黄花冲剖面)的四个镰箭类牙形刺种:Drepanoistodus sp.cf.nowlani,Paltodus sp.cf.P.subaequalis,Paltodus sp.A和Paroisto-dus sp.。D.sp.cf.nowlani为红花园组常见种,但另三种则相对稀少。在红花园组标准剖面,Paltodus sp.cf.P.subaequalis最低出现于该组底部,证实此层位为晚特马豆克期。文中详细图示了产于瑞典下奥陶统的两个带化石种:Paltodus deltifer和Paroistodus proteus,以及瑞典镰箭刺属的三个常见种:Drepanoistodus forceps,D.basiovalis和D.sp.cf.D.suberectus。通过与瑞典材料的详细对比,我们认为华南以前关于P.proteus和P.deltifer两种的记述多有误,须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桉属树木的重要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以期深入了解该害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发生为害规律。【方法】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卵、虫瘿进行解剖,观察其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测量其各发育阶段的虫瘿、虫室和幼体的体积及薄壁细胞层的厚度。【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完成胚胎发育约需138 h,由3个阶段组成:产卵后0-24 h为营养物质聚集期;36-84 h为胚胎期;96-138 h为孵化期。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虫瘿内完成发育,其发育过程与虫瘿发育过程保持一致。虫瘿结构由3个基本层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表皮层、中间层和薄壁细胞层。桉树枝瘿姬小蜂幼虫体积增长速率随发育时间呈现单峰型,在30 d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虫瘿体积的增长速率呈抛物线状,并且虫瘿内薄壁细胞层厚度随发育时间也呈现抛物线状,其前期增长较快,后期下降变缓。【结论】桉树枝瘿姬小蜂发育至25 d时处于取食量较小的低龄阶段,而虫瘿内薄壁细胞层(食物)厚度已达到最大,为幼虫体积快速增大阶段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这里有似加拿大的雪山,有似怀俄明州的峡谷,有似科罗拉多的原始森林,有似黄石国家公园的钙华彩池,这么多美丽的风景集中于一地,世界罕见。——斯塔尼·欧伯特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06,41(4):4-4
日前,在最新出版的《植物研究》杂志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马履一带领的课题组正式发表了我国木兰科木兰属的1个新种——红花玉兰,其发现在湖北五峰,红花玉兰的发现尚属首次。《中国树木志》总编辑洪涛教授认为,红花玉兰的发现和命名,对研究木兰属的系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对红花玉兰的保护、繁殖和利用具有生产实践价值,他建议有关部门支持对红花玉兰继续进行全面研究,建立繁育基地,加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