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大配子体(Macrogametocyte)带虫空泡内有许多泡内小管。大配子体外被单层限制膜,核大,有一明显的核仁。两种成囊颗粒几乎同时出现。发育中的大配子体胞质中出现多糖和脂肪小体,并逐渐增多。大配子表面被有两层膜。卵囊壁形成的标志是大配子表面的两层膜松弛地向带虫空泡内推移,成囊颗粒Ⅰ形成卵囊壁的外层,成囊颗粒Ⅰ的物质形成卵囊壁的内层,在内层之下又有一颗粒层的形成和消失。  相似文献   
52.
0 前言 随着食用菌生产的蓬勃发展,液体种的生产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它制种简便,接种简易、快速。能大大地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这些优点是固体种难以比拟的。它将成为食用菌业制种的发展方向。 我真菌研究室对金针菇、草菇、香菇和红灵芝四种食用菌液体发酵进行了初步试验,效果较好。下面将试验情况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3.
以人红细胞膜为材料,研究了甲基毒死蜱与膜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膜脂的关系。结果显示,甲基毒死蜱对人红细胞膜ACh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膜温育30min,其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10 mmol/L。动力学分析表明,其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0.2%Triton X-100并不改变AChE对甲基毒死蜱的敏感性,亦即AChE上甲基毒死蜱的作用部位与其所处的脂质微环境无关。  相似文献   
54.
兔耳兰     
黄广宾  俸宇星   《广西植物》1993,(4):296-295
<正> 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又名宽叶兰,为英国学者虎克于1823年发表在《外来植物志》(Exot.F1.1:t.51)上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和西藏等省区、日本、越南、尼泊尔、印度及马来西亚亦产。兔耳兰为地生或半附生草本,一般见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内,或附生于树上,岩石上。属名Cymbidium源自希腊文 引喻该属植物具舟形的唇瓣,种加词lancifolium意为“具  相似文献   
55.
宁世江   《广西植物》1993,(1):94-94
<正> 锈毛红厚壳(Calophyllum retusum Wall.)是藤黄科常绿乔木,典型的热带雨林树种。该种分布于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及马来半岛等热带地区。1990年,我们在广西海岸带最西端的巫头岛上采到该种的标本,经广西林学分院李信贤教授查证。过去国内(包括台湾)未有发现,也无文献资科记载,应属中国新分布种。 分布区的气候属北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2.3℃,年降雨量2220.5mm,但82%以上集中于5—10月。地势低平,土壤为松散无结构的灰白色细沙,含少量贝壳,0—30cm土层pH值为4.0,  相似文献   
56.
由微生物介导的吡啶降解技术是解决高盐吡啶环境污染的经济有效方法之一,开发具有吡啶降解性能且能够耐受高盐分的微生物是该类研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山西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培养了一株耐盐吡啶降解菌,通过菌落形态和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的细菌。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LV4能够在0%–6%盐度范围内生长,并完全降解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吡啶;但当盐度高于4%时,菌株LV4因其生长变缓而导致吡啶完全降解时间明显延长。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高盐环境会使菌株LV4的菌体细胞分裂变慢,诱导细胞表面分泌更多的颗粒状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EPS)。当盐度不高于4%时菌株LV4主要依靠EPS中蛋白含量的增加来响应高盐环境的冲击。单因素实验优化发现,菌株LV4在盐度为4%的高盐环境中降解吡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 7.0、转速为120 r/min (DO 10.30 mg/L)。最优条件下菌株LV4对于初始浓度为500 mg/L的吡啶,在经过12 h的适应期后,...  相似文献   
57.
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本研究利用无机磷培养基对富磷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根际微生物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对磷酸三钙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真菌菌株JL-1,经鉴定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通过检测菌株JL-1在溶磷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磷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发现,该菌株在无机磷培养基中,发酵液pH值与葡萄糖酸含量、pH值与磷含量以及葡萄糖酸与磷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且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磷酸三钙颗粒表面存在被侵蚀痕迹,深入分析发现菌株JL-1通过分泌葡糖糖酸实现侵蚀磷酸三钙与溶磷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等一系列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菌株JL-1溶解磷酸三钙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硫酸铵。葡萄糖含量、磷酸三钙含量和温度是影响菌株JL-1溶磷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葡萄糖29.8 g/L,磷酸三钙7.1 g/L,温度31.9℃的条件下,菌株JL-1在无机磷培养基中的溶磷能力达到最佳,溶磷量达到1 194.15 mg/L,是初始值的近3倍。在...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耳蜗的毒性,发现联合作用后听阈偏移大于单独顺铂作用后阈移和单独噪声作用后阈移的总和。此外,联合作用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振幅下降非常明显。结果表明,顺铂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内耳的毒性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9.
ZHUDAN  NONGGAOHE 《Cell research》1993,3(2):157-164
Calcium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normal and abnomal cell metabolism.The role of calcium in the differentiation process of murine erythroleukemia cells(MELC)remains controversial.Here,based upon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fluorescence in single cells,a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racellular free calcium[Ca^2 ]i concentration and DNA contents simultaneously,by employing the fluorescent probe,fluo-3 acetoxymethyl ester and DNA dye Hoechst 33342.During MELC differentiation.[Ca^2 ]i concentration incresed.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calcium ionophore,A23187,enhanced the HMB-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while verapamil,an inhibitor of calcuim uptake,slightly reduced differentiatio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Ca^2 ]i level was an essential step in HMBA-induced MEL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胶原生物膜在耳内镜下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 2月收治的51例中耳胆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27例患者予以胶原生物膜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予以颞肌筋膜修复术腔皮肤缺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手术时长,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干耳时间及术前术后听力改变。结果:研究组术后患者因外耳道进水,存在感染及肉芽生长者1例,予以清理后未再次生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外耳道口狭窄的情况,予以橡胶扩张管进行扩张并后并定期清理术腔肉芽、脱落痂皮,患者外耳道恢复良好。两组术前耳闷、耳痛、耳鸣及术后耳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耳闷及耳鸣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长、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平均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平均气导听阈(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术区移植物,胶原生物膜应用于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乳突根治术可加快创面术腔的修复,减少局部创伤与操作步骤,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及获得干耳时间,可作为临床上有效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