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49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44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77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发育调控信号蛋白Hh的研究进展邱嵘(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30020)洪水根(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361005)Hh蛋白是发育调控基因hedgehog(hh)的产物。hh基因是由Nisslein—volhard和Wieschaus(19...  相似文献   
192.
本文在青蛙胚胎诸生长期的核驰豫研究及电磁场对淡水鱼胚刺激后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制的ACHV-2型脉冲电场刺激仪对美国青蛙的早期及神经期胚胎进行适当强度的刺激发现,它能使胚胎的孵化率提高20%以上,存活率提高30%左右,并能促进其后斯的生长发育速率达3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作者提出的电场作用机理的合理。  相似文献   
193.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4.
褐飞虱(Nilaparvata tugens Stal)是水稻上主要的害虫之一,探索诱变染色体技术来控制褐飞虱的繁殖和为害,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5.
荷兰菊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芬 《生物技术》1996,6(5):19-20,43
本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荷兰菊的快速繁殖,为大量培育荷兰菊种苗提供可靠方法。通过多种培养基的试验筛选,找出较满意的培养方法、三种培养基依次使用,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目的。三种培养基分别是:MS+KTO·lmg/l+糖209/1+琼脂7g/l、MS+6—BA5mg/l+NAAO.01mg/l+糖209/l+琼脂7g/l、1/ZMS+NAAO.lmg/l+糖20g/l+琼脂7g/l·三种培养基pH均为6。  相似文献   
196.
为使插叶成活,首先必须保存银杏叶的生活力,并创造成活生长发育的优良环境条件。夏季光照强度大,温度高,蒸腾量大,病原菌繁殖快,此时,银杏叶插后易干枯或腐烂。因此,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为沙壤土、pH值6.5—7,靠近水源,侧方有遮荫树木的地段。修建半地下式拱棚,并以苇帘遮荫。拱棚内铺细河沙20厘米厚,作为苗床。设置喷水设施,扦插前苗床需消毒。 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集银杏叶片,用自制催根剂处理后,扦插入床深1.5—2厘米,每平方米1000片  相似文献   
197.
纵纹腹小鸮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1991年的3月到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繁殖前(3月)种群密度为0.100(只/km),繁殖后(8月)为0.118。4月初产卵,窝卵数3-5枚,孵化期22天左右,巢内、巢外育雏抚幼35-40天,食物以鼠类为主。  相似文献   
198.
纵纹腹小Xiao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1991年的3月到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Xiao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繁殖前(3月)种群密度为0.100(只/km),繁殖后(8月)为0.118。4月初产卵,窝卵数3-5枚,孵化期22天左右,巢内,巢外育雏抚幼35-40天,食物以鼠类为主。  相似文献   
199.
在荔枝和龙眼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水平先是上升,至大约78-80DPA时出现高峰,之后两者ABA含量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时采收的种子,ABA含量比高峰时分别下降近6倍。另外,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及其胚轴对外源ABA的敏感性亦持续下降,10^-4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90DPA前的荔枝和龙眼种子的萌发,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萌发。龙眼种子离体胚轴的SABA高于荔枝  相似文献   
200.
同源异型框基因与动物早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异型框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编码一类转录调节蛋白。同源异型框基因在动物早期发育的基因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源异型框基因的表达具有复杂的时空模式和调控系统。Antp族基因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的模式建成,器官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