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8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30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
通过Na_2~(51)CrO_4在肿瘤细胞膜内外的分布比值的测定,观察了激光血卟啉衍生物(简称HPD)对小鼠S-180V肿瘤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对肿瘤细胞摄取HPD的动态过程作了观察。选择了实验所需的合适HPD浓度和作用时间,并观察到细胞悬液中血清蛋白能阻抑细胞对HPD的摄取。(2)在氦氖激光照射后即可观察到含有HPD的肿瘤细胞膜外~(51)Cr/膜内~(51)Cr的比值明显增加,而单照激光或单加HPD两组的~(51)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3)上述的~(51)Cr比值变化随着照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与此同时细胞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细胞死亡率也逐渐增加。说明除了原初的光敏反应外,还有继发的细胞损伤。(4)细胞悬液中血清蛋白的存在虽然对激光血卟啉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所减弱,但在这样条件下的光敏反应比较接近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常用未经丙酮固定的、由丁酸和巴豆油激活的B95-8细胞或P3HR-1细胞为靶细胞,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IgA/MA抗体以早期诊断鼻咽癌,效果良好。但由于B95-8细胞含有多种EB病毒抗原,不能用丙酮固定,需多次离心沉淀,在浮悬状态下检测,技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4.
 本文为探讨硒抗肿瘤的机理而开展了硒对小鼠腹水型肝癌(Hep.A)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腹水型肝癌细胞膜流动性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的膜流动性。2.硒能显著降低腹水型肝癌细胞膜的流动性,而对正常肝细胞的膜流动性没有明显影响。3.通过降低腹水型肝癌细胞膜的流动性,可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癌力。  相似文献   
95.
作者在前两篇文章里报道了湖北省神农架产的尾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22个种,本文再报道这一地区的尾孢菌属、短胖孢属及色链隔孢属的4个种,其中1个是新种,即李色链隔孢(Phaeoramularia pruni Guo et Liu,sp.Nov.),其模式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该新种与寄生于李属(Prunus sp.)植物上的变红尾孢(Cercospora rubro-tincta)接近,但后者分生孢子梗窄(2—4.5μm),不分枝,曲膝状折点少(0一1个),分生孢子向顶渐狭,不链生,隔膜多(1—5隔),因此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96.
细菌多糖产生菌种类很多如黄单胞菌、产碱杆菌、明串珠菌、贝耶林克氏菌、假单胞菌以及其他土壤细菌等等,其中黄单胞菌产生的多糖黄原胶(xanthan),已工业化生产,在工农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开辟新的胞外多糖来源也引起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7.
自然界甘蓝茎点霉(Phoma lingam)的有性世代为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通常形成于甘蓝属植株的越冬残茎上。在实验室内其有性阶段不易培养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形成假囊壳的百分率也很低。为了在实验室内能短期诱发大量L.maculans的假囊壳,本实验研究了该菌假囊壳生成的条件,创造了双层培养方法。自澳大利亚采集到有该菌假囊壳的芸苔(Brassica napus)残基,分离得到子囊孢子单孢后代数十株,同时用保存的已知交配型665(+)和666(-)为材料,研究了(+)(-)配对结合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6℃的温度,近紫外光照射(黑光灯)和V_(?)麦杆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少量的假囊壳。但是,若配合以双层培养,则在培养4周后可产生大量成熟的假囊壳。实验还确定了该菌在性细胞形成、交配、子囊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对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双层培养对假囊壳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前期菌体营养生长与后期假囊壳的成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99.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以低于CMC的浓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高于CMC的浓度引起大麦离体根K~+及可溶性糖的外流,并有浓度效应。5℃时表面活性剂引起溶质外流,CTMA预处理10 min后,Ca~(++)无抑制作用。Ca~(++)与 Triton-X-100同时处理大麦根促进溶质外流。Mg~(++)、Mn~(++)对CTMA及Triton-X-100引起溶质外流的效应与Ca~(++)的相类似,但不如Ca~(++)有效。  相似文献   
100.
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Kze.)系 Kunze 于1817年报道见于丹麦石竹(Dianthus carthusianorum L.)茎上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的第一个种(模式种)。Cooke and Ellis 在1878年描述了见于飞蓬属(Erigeron L.)腐茎上的橄榄色毛壳(C.oliaceum C.et E.)。在 Chivers(1915)、Skolko and Groves(1953)、Udagawa(1960)、Ames(1963)和 Seth(1972)关于毛壳菌属的专著都曾指出很难划分这两个种的界限。Skolk and Groves(1953)区分此两个种时以橄榄色毛壳具有较大的子囊壳、较宽的顶附属丝和较大的子囊孢子,而 Chivers(1915)则认为橄榄色毛壳是球毛壳的异名,Udagawa(1960)区分此两个种仅根据子囊孢子的长度和宽度,他认为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大于球毛壳的子囊孢子。Seth(1972)在他的专著中虽保留此两个种作为独立种,但他指出限于他镜检过的标本材料及根据 Chivers 专著中的球毛壳的特征辑要概括了橄榄色毛壳的特征,对这两个种的区分界限确实是很难划分的。最近我们在北京采集和分离了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材料上的毛壳菌种类,以期进行北京地区毛壳菌种类调查研究。我们分离获得许多球毛壳——橄榄色毛壳类的毛壳菌菌株。参考了不同作者对这两个种的子囊壳、顶附属丝、侧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的特征记载,对北京的这一类型菌株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球毛壳与橄榄色毛壳确有形态学特征区别,表现在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壳、顶附属丝和子囊孢子较球毛壳的更为粗壮,兼之球毛壳的顶附属丝较橄榄色毛壳的为窄且有分隔和微粗糙,球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浅橄榄褐色至暗橄榄褐色,含两个折光性油滴而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暗橄榄褐色,量度亦较大,凭依经验即可鉴别此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