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8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30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61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46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54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33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室温下有取向紫膜薄层中菌紫质的光静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条件下有取向PM薄层中的RR分子受光照可以建立多种PSS,这些PSS的建立与湿度和光照所采用的波长等因素有关。不同的PSS有不同的VCD。它们可以在设计制作分子器件时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52.
脂质体与磷脂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通过脂质体与磷脂单分子层(LB膜)相互作用去研究与膜间作用有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的尺度、相状态,脂质体与LB膜的表面电荷性质,均对脂质体向LB膜的转变率有显著影响。本文尝试的方法有可能为人工膜研究膜间作用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C18饱和脂肪酸和胺可增加DPH标记肌浆网(SR)的荧光偏振度,而C18单不饱和脂肪酸。胺和醇则使其偏振度下降。加入MgATP,可除去单不饱和脂肪胺引起的DPH标记的荧光偏振度下降,并使之高于未加脂肪胺的对照水平。饱和酸及相应胺可使标记于膜脂中层和深层的TAS和12AS的荧光偏振度上升,不饱和酸及相应胺和醇仅使12AS荧光偏振下降。说明脂肪族类两亲物对SR膜流动性的影响与脂肪链饱和程度有关。饱和者主要使膜中、深层流动性下降.不饱和者主要使膜深层流动性升高。  相似文献   
54.
AS.CPU4复合酶的性质,酶系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5.
稀土元素Pr^3+,Nd^3+对蚕豆(Vicia feba)叶片原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6.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显微术研究ConA与巨噬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细胞骨架微丝组装的变化,实验证明ConA与膜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内微丝含量增多,并且与ConA的浓度有关。荧光显微镜下还可见细胞面积增大。本实验成功地用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活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7.
嵌入紫膜碎片的BLM系统在不同离子强度的介质中产生不同的光电位信号。本文通过在介质中加入离子载体或离子通道剂对紫膜的光电响应信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光电位信号的差异主要是由紫膜的非质子离子的迁移引起的。与紫膜的质子跨膜迁移相比,这种非质子离子迁移也是由光驱动的,随介质的离子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但它的迁移速率更快,且产生反向的光电位。用通常方法所获得的光电位信号主要是这两种迁移信号的迭加。三价阳离子(La~(3+))可使紫膜质子泵反向并能抑制质子的吸收,但它似乎并不参与紫膜的非质子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58.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5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依温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薛斌  谢春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2):87-91
本文报告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和动物的8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自凝性和血清抵抗性,并与前文报道的依钙性和毒力质粒对比。带毒力质粒的菌株均37℃阳性和25℃阴性,而无毒力质粒的菌株37℃和25℃均阴性。从而指出,带毒力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温度依赖的特性。同时证实,62株地方分离株均为毒力株,具有致病性。本文采用的自凝性和血清抵抗性试验方法具可靠、经济、快速和应用广泛等优点。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了10株从腹泻病人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Sereny试验阳性,均携带侵袭性大质粒。经39种生化检测,除分解葡萄糖产气外均符合志贺氏菌属定义。各单项生化试验结果与Ewing(1986)描述的鲍氏志贺氏菌相符,与Edwards(1972)描述的鲍氏14型完全一致。血清学鉴定与鲍氏14型血清凝集阳性(++++),生理盐水对照阴性。噬菌体裂解试验支持上述结果。故将它们定为鲍氏14型产气变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