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光合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 与对照样地相比, OTC内日平均气温(1.2 m)在植物生长季中增加2.9 ℃, 5 cm土壤温度增加0.4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17.4%、21.4%和33.9%, 但对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水分利用率(WUE)却没有明显影响, 而对糙皮桦的叶氮浓度却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同时, 增温能显著增加糙皮桦幼苗的最大同化速率(Pnmax) (+19.6%)、暗呼吸速率(Rd) (+14.3%)、表观量子效率(AQY) (+7.9%), 但对其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却没有明显的影响。此外, 增温使糙皮桦幼苗叶片的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分别增加了12.3%和11.7%, 而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和CO2补偿点(CCP)对增温却并不敏感。该研究表明, 模拟增温对林线糙皮桦光合生理总体上表现为正效应, 这有可能帮助该物种对未来气候变化更快更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22.
糙花少穗竹是福建优良乡土竹种,笋材两用,其竹鞭、竹笋、幼竹生长节律与单轴散生竹毛竹相似。竹鞭垂直分布多数在土层20 cm范围,4~15 m长的鞭系占78.1%,发笋期较集中在3月中下旬,单个笋重为盛期笋> 初期笋> 末期笋。从笋出土到幼竹高生长停止,可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但竹鞭垂直分布比毛竹浅,出笋期比毛竹早,且出笋没有明显的大小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自然分布区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竹鞭生长与发笋成竹规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垦复改造荒芜野生竹林,2~3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23.
黄土丘陵区生物土壤结皮表面糙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糙度是影响地表径流和侵蚀过程的重要属性.生物结皮在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是地表糙度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采用链条法测定了黄土丘陵区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表面糙度特征,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生物结皮表面糙度对坡向、土壤含水量和冻融作用的响应及其与各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初步探索了生物结皮对地表糙度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 生物结皮显著改变地表糙度,随着生物结皮从藻结皮向藓结皮演替,其糙度先降低后增加,生物结皮发育形成10年以后,其表面糙度基本趋于稳定;研究区早期形成的藻结皮表面糙度较裸土降低47.0%,深色藻结皮(藓类盖度<20%)较裸土降低20.4%,混生结皮(藓类盖度为20%~60%)和苔藓结皮(藓类盖度>70%)表面糙度与深色藻结皮基本一致;坡向对发育10年以上的生物结皮表面糙度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影响地表糙度特征.研究区浅色藻结皮表面糙度随水分变化较为剧烈;随着生物结皮发育,深色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苔藓结皮表面糙度随水分的变化趋于平缓.冻融增加了生物结皮表面糙度.浅色藻结皮经两次冻融后表面糙度增加29.7%;深色藻结皮、混生结皮和藓结皮表面糙度的影响需经过反复冻融才有所体现.生物结皮表面糙度与藓结皮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1).  相似文献   
24.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水分-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N120C)比平作栽培(N120UC)增产显著(46.7%),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处理N120(尿素氮120kg·hm^-2)、N180(尿素氮180kg·hm^-2)和N120M(尿素氮120kg·hm^-2+有机肥氮60kg·hm^-2),籽粒产量比对照CK(不施氮)分别增产41.8%、43.9%和34.7%,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WUE)和降水利用率(RUE),试验中N120C比N120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7.9%。降水利用效率提高54.5%;处理N120、N180和N120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38.4%、47.4%和32.4%,RUE分别提高42.3%、43.9%和34.7%,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玉米利用的水分73.0%~83.7%来自降雨,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相对于平作玉米,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但氮肥利用率下降7.3个百分点,土壤残留率上升6.4个百分点,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0~20cm,不会发生向深层大量的淋溶和累积。  相似文献   
25.
黄姗  杨韩  苏春  常朝阳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9):1646-1658
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产黄耆属糙叶组34种植物的叶表皮毛状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观察,以探讨中国黄耆属糙叶组物种表皮毛微观形态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为糙叶组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乳白花黄耆(A. galactites)仅在叶下表面被毛外,其余种类上下表皮均有毛,且毛的分布、形态、长度和臂比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叶表皮毛为伏贴或开展的中空管状毛,伏贴毛着生部位基部膨大,整体形态从中部向两端由粗逐渐变细,开展的毛大部分为细长的丝状或线状,光滑或具条纹状纹饰,上面分布有乳突。研究认为,叶表皮表面伏贴、短而平直、其上光滑具密集乳突、臂比值小、整体宽扁的毛是祖先特征;而叶表皮表面向上开展、长而密集、外形呈丝状或线形、其上具条纹状纹饰、乳突稀疏、臂比值大的毛是进化特征。  相似文献   
26.
报道寄螨科4新种:北方糙革螨Trachygamasus borealis sp.nov,叉形新革螨Neogamasus furcatus sp.nov,峨眉常革螨Vulgarogamasus emeishanensis sp.nov.和四川寄螨Parasitus sichuanensis sp,nov.;其中糙革螨属为中国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27.
苏皖志留纪鱼群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新发现的鱼化石和已记述的鱼类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沉积旋回,讨论了长江下游含鱼化石地层坟头组和茅山组(群)的时代,认为它们分别为早志留世的兰多维里阶和温洛克阶。  相似文献   
28.
记述糙尾螨属2新种:吉林糙尾螨Trachytes jilinensis sp.nov和殷氏糙尾螨Trachytes yinsuigongi sp.nov。,该属在中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9.
以2年生南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红皮糙果茶C. crapnelliana实生苗为试材,研究全光照(CK)、30%遮阴、50%遮阴和70%遮阴等处理对其生长、生物量分配及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0%遮阴可显著增加南山茶幼苗株高净生长量、总生物量,其叶绿素a、叶绿素b显著增加,SOD、CAT酶活性及Pro含量均与CK组无显著差异,MDA含量则显著降低;红皮糙果茶幼苗则在30%遮阴下显著增加株高和地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SOD酶活性、Pro含量与CK组无差异,MDA含量显著下降。说明两种山茶属植物幼苗较适宜的光照条件为遮阴30%。此外,红皮糙果茶幼苗在50%遮阴条件下与CK组比较,虽然地径生长受抑制,但株高生长无显著差异,且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CAT酶活性显著增加,Pro、MDA含量显著下降,表明红皮糙果茶幼苗能通过调节叶绿素含量、CAT酶活性和Pro含量积极应对50%遮阴的弱光环境,进行适应性生长。因此生产上及绿化应用中,南山茶幼苗对光照的需求更为严格,遮阴控制在30%;红皮糙果茶幼苗则可适应更加荫蔽的环境(50%遮阴)。  相似文献   
30.
为深入认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以分布在川西巴郎山的糙皮桦为研究对象,选择海拔2200、2500、3100和3400 m 4个分布点,测定计算了各分布点叶片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CO2扩散导度(叶肉细胞导度gm与气孔导度gs)和氮分配比例(Rubisco氮分配比例PR、生物力能学组分氮分配比例PB、捕光组分氮分配比例PL与细胞壁氮分配比例PCW)等参数,分析了其沿海拔的变化趋势以及叶片PNUE与其他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糙皮桦叶片PNUE、PRPB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gsgm则随海拔升高而增加,PL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糙皮桦叶片PRPB与PNUE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RPB是PNUE随海拔变异的重要内部因素.糙皮桦叶片光合系统氮分配比例PP在海拔2500和3100 m相对较高,叶片PCW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叶片其他组分氮分配比例Pother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随海拔的升高,糙皮桦叶片趋向将更大比例的氮分配于除光合系统和细胞壁外的其他组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