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8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24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视觉运动信息的感知过程,包括从局域运动检测到对模式整体运动的感知过程.我们以蝇视觉系统的图形-背景相对运动分辨的神经回路网络为基本框架,采用初级运动检测器的六角形阵列作为输入层,构造了一种感知视觉运动信息的简化脑模型,模拟了运动信息应该神经计算模型各个层次上的处理.该模型对差分行为实验结果作出了正确预测.本文并对空间生理整合的神经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利用细菌作为一种癌症治疗手段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等相关问题的不断探究,细菌疗法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平台技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开辟了新策略、新潜能。某些细菌依靠其自身特性,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组织,不仅对肿瘤生长产生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刺激机体产生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显著提升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甚至有助于解决转移性肿瘤等难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上调控细菌的分子机制来定制其生物功能,高效递送各种免疫治疗剂至肿瘤病灶处而发挥作用,达到精确调控、有效激活的目的,这是其他药物传递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肿瘤靶向型细菌介导的治疗方案既可作为单一疗法应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放疗和光热治疗等联合,以获得更佳的临床治疗结果。因此,该文主要讨论了活细菌发挥肿瘤靶向性和抗肿瘤免疫作用的关键,总结了生物工程菌用于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其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的优势,为细菌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开发和评价一种用于鉴别Omicron变异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我们针对Omicron变异株S基因的两个特异性突变位点开发了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Omicron变异株分型方法(Omicron RT-qPCR)。通过测试临床样本来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标准品评价方法的灵敏度。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显示能够可靠地区分Omicron变异株和“野生型” SARS-CoV-2及Alpha、Beta、Delta变异株及甲型流感病毒。选取68例新冠疑似样本,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结果显示44例为Omicron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阳性;11例为Delta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通过WGS分析未能成功分型的7例样本,通过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成功鉴定为Omicron BA.1和BA.2变异株。我们开发的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可以在普通的PCR检测实验室应用,为我国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及时监测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提供...  相似文献   
104.
丁型肝炎病毒(HDV)属于缺陷性RNA病毒。HDV RNA是由单链基因组RNA和互补的反基因组RNA组成的闭合环状分子,具有酶活性,能自身催化断裂,进行滚环式复制。反基因组上的可读框编码大小两种抗原。HDV的装配需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帮助,其包膜是HBV表面抗原。HDV感染者可同时有HBV感染,这种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和病情。  相似文献   
105.
马立克病病毒群共同性抗原P79蛋白质基因的鉴定和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6.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能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组成,综述了植物中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细胞外囊泡分离与富集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原位成像技术的应用,最后对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技术发展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分析铜蓝蛋白(CE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及对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接诊的16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102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24 h,67例)。比较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清CER、SCCA水平,分析CER、SCCA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随访12个月,观察病情进展,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ER联合SCCA对病情进展的预测效能。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ER、SCCA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ER、SCCA水平均与Scr、BUN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FR、CER、SCCA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ER联合SCCA预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AUC为0.925,明显大于GFR的0.620(P<0.05)。结论:血清CER、SCCA水平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呈负相关,联合预测病情进展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