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41.
导言和细胞分裂节奏离释的简史凡是有性生殖的动物,必须有雨性生殖细胞相互桔合,才能奠定子代登育的基磁。倘使得不到遭赏的桔合楼椽,不萧是精子或是卵球,早遇要趣向死亡的(能翠性生殖的卵除外)。受精的重要性朴此可兑。受精的其爵究竟在那裹呢? 我俩可以由三方面来研究通一重要简愚。  相似文献   
642.
本文通过16次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和精子穿透试验,建立起一套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的有效方法,特别是促获能物质的筛选,将为今后开展大熊猫胚胎移植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43.
本文采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用积分分级计数法,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精子LDH-C4活性,两法测定LDH-C4活性显著正相关(r=0.801和0.742,P<0.01);LDH-C4酶细胞化学电镜技术观察精子LDH-C4活性,通过计数酶点可测定LDH-C4活性。本文检查38例不育男性和20例已生育男性精子LDH-C4活性,LDH-C4主要分布于精子STM及胞质,其次是顶体及质膜表面。可通过胞膜外逸到精浆,LDH-C4在各部活性比值为5∶2∶1∶1。不育组精子LDH-C4可能通过膜破损处外漏到精浆使精子内LDH-C4显著减少,LDH-C4在精子顶体亦显著减少,使不育组精子LDH-C4活性显著低于生育组精子,提示LDH-C4活性的定位和大小直接与生育能力相关,检测LDH-C4活性可作为检查不育症精子质量的可靠指标。LDH-C4与精子密度显著相关(r=0.737和-0.493,P<0.05);与活动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4.
伊红、台盼蓝检测河蟹精子存活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盼蓝和伊红染色法检测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存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法死、活精子分别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染色特征:活精子无色透明,顶体中央凸起呈圆锥状,光镜下辐射臂及细胞边界清晰;死亡精子顶体着色,且中央有一染色较深的圆斑,核杯染色不明显,细胞体积变大,边界模糊。通过不同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比较发现,两种染色法最适染液浓度分别是0·25%的伊红和0·5%的台盼蓝,染色时间均以15min为佳。在此基础上,将新鲜精子和60℃水浴处理致死精子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成含致死精子比例为10%~90%的9个梯度样品,用伊红和台盼蓝分别测定各样品精子死亡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样品实测精子死亡率均略高于样品的理论死亡率,同时两种染色法实测值与样品理论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种染色法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伊红和台盼蓝可用于河蟹精子的活体染色,且两种染色法在对河蟹精子染色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645.
瓣结鱼的繁殖习性以及精子的活力与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组织学观察,研究了性成熟瓣结鱼的性腺发育的周期性变化,并初步分析了瓣结鱼的和。其繁殖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繁殖群体♀:♂=1:9.1,繁殖季节具有雌雄二态性,雄鱼绝大多数在2龄性成熟,雌鱼多在3性成熟。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精子活力和寿命有较大影响,成熟精子在0.45-0.55%的NaCl溶液中剧烈运动时间最长,平均为172.5秒。  相似文献   
646.
我国24种无尾两栖类精子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光镜下观察我国24种无尾两栖类的精子,其外形主要包括头和尾两个部分。头部多呈棒状、锥状或弯镰状,平均量度多在12-19(8.5-76)微米;尾部多纤细;全长大多45-70(29-235)微料。精子的长度与蛙种个体大小之间无相关性。精子的形态具有科、属或种的特征。同种蛙精子形态和量度的差别,常与生殖细胞的发育状况和成熟程度有关。同一蛙精子的大小可能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的发育和生长状态和  相似文献   
647.
黄毛鼠精子尾部主段超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尤永隆  赵翔 《动物学报》1993,39(4):355-361
黄毛鼠精子尾主段具有纤维鞘。纤维鞘具背腹两条纵柱和环肋。纤维鞘之内分布着从中段延伸下来的外周致密纤维。在主段的近中段端,有9条外周致密纤维。随后,外周致密纤维逐渐变细,且逐一终止,在9条外周致密纤维中,最早终止的是F8,随后的终止顺序是F3、F4、F7、F2、F9、F5、F6、F1。在主段的近末段端,没有外周致密纤维。根据外周致密纤维的数量,可以将主段分为10个区域。从近中段端至近末段端,这10个  相似文献   
648.
冯怀亮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3,39(3):326-333
应用扫描电镜和镜射电镜能谱技术,为猪精子获能前后质膜表面和内部的离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精子获能后质膜表面的Na~+和Al~(3+)升高,而Cl~-和Ca~(2+)降低;精子顶体内Na~+和Cl~-降低,Ca~(2+)、K~+和Fe~(2+)升高;中段线粒体内的Na~+、Ca~(2+)和Fe~(2+)升高,而K~+和Cl~-降低。文章分析了精子获能后顶体内Na~+、Cl~-、K~+、Ca~(2+)和Fe~(2+)变化的浓度比和摩尔比。  相似文献   
649.
金鱼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金鱼(Carassius auratus)卵壳膜(chorion)表面结构和精子入卵过程。在壳膜的卵膜孔(micropyle)区有5—10条沟和嵴。位于精孔管下面,卵的质膜为一束较长的微绒毛组成的精子穿入部(sperm entry site)。授精5s,精子头的顶部已附着于精子穿入部,随即两者的质膜发生融合,而围于精子头部四周的微绒毛迅速伸长形成一受精锥,它不断将精子头部包裹。授精110s,精子的头部和颈部已完全进入卵内,受精锥本身也渐趋消失,但精子尾部仍平躺于卵的表面。皮层小泡是在授精30s后才开始破裂并释放其内含物,导致卵子表面呈蜂窝状,并在无膜内表面附着了大量球状物。  相似文献   
650.
精子形态在精子竞争和精子进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内受精有尾两栖类雌性和雄性均具有复杂的泄殖腔腺体,都可能对精子形态进行进一步包装和修饰,但这些过程对精子形态特征和功能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本研究以体内受精的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为研究对象,系统观察了破碎睾丸、雄性自然排精和冲洗雌性泄殖腔3种方法所收集精子的形态变化;同时,分别利用了t检验、t’检验或U检验,探究了其定量变化。结果显示:取自精子囊和雌性泄殖腔的精子可观察到明显的颈部,而破碎睾丸取样的精子仅观察到胞质小团结构,无明显颈部结构,故推测睾丸中精子尚未成熟;精子在由睾丸到排出体外过程中顶体显著缩短,尾部所占比例显著增加(U检验或t检验,P < 0.05),而精子在由精子囊到进入雌性体内的过程中未发生形态或量度上的显著变化(U检验或t检验,P > 0.05),仅表现为顶体的进一步缩短(t检验,P < 0.05)。本研究提示,精子由睾丸到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能因其经历的修饰过程而展现出形态和量度上的差异,为精子生物学研究和精子保存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