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74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国民营养状况是健康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卫生保健和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全面梳理了2022年营养健康领域在科技布局、研究热点和产业方面的发展态势,分析发现,科技布局层面持续支持精准、个性化营养,重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未来食品系统向可持续化发展;科学研究聚焦通过营养干预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营养健康与微生物组的关系,以及营养助力健康老龄化等;产业方面,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替代蛋白、营养保健品等市场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基于科技布局及研发趋势,本文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2.
罗非鱼对微型生态系统营养物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总结了罗非鱼不同放养密度的微型生态系统中N、P浓度及P分布动态观测结果。在罗非鱼的影响下,微型生态系统中氨氮、颗粒磷和总磷浓度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组,而正磷酸盐浓度和沉积物磷的量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不同密度组某些指标的观测值虽有显著差异,但未见任何指标依罗非鱼放养密度而有规律地变动。微型生态系统中正磷酸盐浓度同浮游动、植物密度和初级生产力显著相关,氨氮浓度与浮游植物密度之间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然而,浮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浓度之间不存在营养级联假说所预见的下行影响,相反有前者决定于后者的上行影响的趋向。微型生态系统中P分布的变化可揭示罗非鱼促进系统中营养物循环,从而加速其富营养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47.
土壤水分和氮磷营养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调节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37  
梁银丽 《生态学报》1996,16(3):258-264
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0% ̄70%范围内,水分亏缺严重,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降低,根系生长严重受阻,根长变短,根干重降低,随着土壤水分趋于良好,根水势和蒸腾蒸发量显著增加,根干重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 ̄62%之间时最大,而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5%上下时根长达最长;土壤水分趋于轻度干旱有利根系下扎,土壤水分趋于良好利于根量增长。氮磷营养对小麦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磷营养可  相似文献   
48.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新近纯化的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生物功能及其在鼠胚胎的分布,着重介绍了该因子对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促进存活,修复损伤及再生的活性。  相似文献   
4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最初由于能促进鸡胚胎睫状神经节副交感神经元存活而被发现,现已知道它对神经系统的细胞具有更广泛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成血细胞因子的一个亚家族成员在结构上相似并共用受体成分。  相似文献   
50.
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成  敖世洲 《生命科学》1996,8(5):32-35
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逆向、正向、自分泌和非分泌等途径发挥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相互交叉但又各自特定的神经营养活性.种经营养因子研究为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外周神经损伤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