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弗劳地枸椽酸盐杆菌复合群基因种的生化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renner等的方法对从小儿腹泻大便中分离的40株弗劳地枸椽酸盐杆菌进行基因种的鉴定和分析。75%的细菌可被准确鉴定,共鉴定出4个基因种。弗劳地枸椽酸盐杆菌(C.freundi)居首位(56.7%),依次为布拉基枸椽酸盐杆菌(C.braaki)(20.0%),杨格枸椽酸盐杆菌(C.youngae)(13.3)和沃克马尼枸椽酸盐杆菌(C.werkmani)(10.0%)  相似文献   
92.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Mystus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对性成熟的长吻LeiocasislongirostrisGunther野生鱼,使用LHRH-A+DOM作2次注射诱导排卵的效果也与注射LHRH-A加脑垂体这一传统诱导排卵方法相似。Linpe方法(LHRH-A+DOM,作1次或2次注射)避免了采集、保存脑垂体不便给生产带来的麻烦,在科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3.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HuMystus macropterus 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  相似文献   
94.
对于性成熟的大鳍鲭Mystus macropterus(Bleeker)野生鱼,单独注射多巴胺的抑制剂地欧酮(DOM)不能影响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也不能诱导排卵;单独注射类似物LHRH-A,虽能使血清GTH水平显著升高,但仅产生较低的排卵率;而当DOM与LHRH-A结合注射却显著增强LHRH-A促进血清GTH水平升高的作用,并诱导出较高的排卵率。对性成熟的长吻鲈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野生鱼,使用LHRH-A+DOM作2次注射诱导排卵的效果也与注射 LHRH-A加脑垂体这一传统诱导排卵方法相似。Linpe方法(LHRH-A+DOM,作1次或2次注射)避免了采集、保存脑垂体不便给生产带来的麻烦,在鲩科鱼类的人工繁殖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探究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40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100例)、试验A组(n=100例)、试验B组(n=100例)和试验C组(n=10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试验A、B、C组,分别采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体重指数(BMI)、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结局。结果:试验A、B、C组的自然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自然分娩率均高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自然分娩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A、B、C组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A、B、C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A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试验B组、试验C组(P<0.05),试验B组、试验C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均能够提高糖尿病孕妇妊娠的自然分娩率,降低BMI指数、随机血糖、内脂素、脂联素的水平,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良新生儿不良结局,其中门冬胰岛素的疗效最好,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索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DN合并高血压患者1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坎地沙坦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贝那普利组(口服10mg/d贝那普利)和联合用药组(口服8 mg/d坎地沙坦和10 mg/d贝那普利)三组,每组45例,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频率(24 h UAER)、尿素氮(BUN)、血钾水平(K+)、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空腹血糖(FPG)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患者的SBP、DBP、24 h UAER及BUN、Scr、Ccr、FPG均显著下降(均P0.05),且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坎地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均P0.05);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但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改善DN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对于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地星属Geastrum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地星目Geastrales、地星科Geastraceae,因奇特的外观、生态和医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真菌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对燕山地区地星种类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LSU-rpb1-atp6四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的Ⅳ期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548例,均采取强化控制血糖、血压,低蛋白饮食等基础治疗,分为前列地尔治疗组216例、前列地尔联合尿激酶治疗组332例,给予14天短期输液治疗,测定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组成、糖尿病病程、血糖、血压、血脂、尿蛋白、肾功能等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单独应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均可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蛋白排泄,但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改善尿蛋白排泄的效果较单独应用注前列地尔更显著(p<0.05),有效率更高(88.2%vs.75.4%,p<0.05);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未见眼底、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无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结论:短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使用前列地尔可更有效减少尿蛋白排泄,不增加眼底出血、皮肤出血、黏膜出血的风险,是一种降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水平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生物产业技术》2010,(3):108-108
2010年3月31日,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赛默飞世尔全球CEO2010中国新春媒体见面会,宣布2010年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寻求更大的增长,而中国将成为其亚洲业务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0.
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生育期推进,小麦叶片和叶鞘Cu含量在前期呈波动变化,于起身期(或拔节期)出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其茎秆、穗部和籽粒中Cu含量则持续下降.(2)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积累量在三叶期-返青期增长缓慢,返青期-抽穗期急剧增长,抽穗期-灌浆末期缓慢增加,并以拔节期-抽穗期为Cu积累高峰期;叶片、叶鞘、茎秆及穗轴+颖壳中Cu的积累量在抽穗期(或灌浆初期)达到峰值,籽粒Cu积累量则持续增加.(3)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各器官Cu含量以叶片最高,穗轴+颖壳最低;Cu积累量以籽粒最高,穗轴+颖壳最低;籽粒中Cu的分配比例为51.20%,其主要来自营养器官的转移,并以茎秆Cu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4)小麦植株地上部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其中'中普绿麦1号'植株Cu含量较高,而'长5864'植株Cu积累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