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选取20名年轻的(21-29岁)和20名年老的(70—80岁)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以12位、250Hz采集每位受试者的指端脉搏波数据、为了研究脉搏波波形特征与生理因素的关系,提出了脉搏波导数最大值这一新的特征参数,该参数具有灵敏度高、计算简单的优点.我们用MATLAB编程自动检测出波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计算出每位受试者的各项特征参数值、结果如下:脉搏波导数最大值是年轻组明显大于年老组(P〈0.01),波图面积的K值是年轻组小于年老组(P〈0.1).结果预示了这些指标可作为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2.
箱式法是广泛运用于内陆水体CO2和CH4通量监测的重要方法,但各研究中使用的箱体特征存在差异,箱体设计缺少统一标准,从而会影响观测结果。为明确箱体透光性、箱体内外气压差以及箱体内气体混合状态对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观测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多通道闭路式动态箱观测系统,分别对比明箱和暗箱、箱体是否配备气压平衡阀及风扇对养殖塘水-气界面CO2和CH4通量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 夏季白天观测期间,与可观测CO2实际通量的明箱相比,当CO2呈现排放状态时,暗箱高估了90%的CO2通量;当CO2呈现吸收状态时,暗箱低估了50%的CO2通量。暗箱测得的CH4扩散通量比明箱低40%。箱体内气压是否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对CO2和CH4通量影响均不显著。无风扇的箱体观测的CO2通量代表性较差,在本研究中较有风扇的箱体高20%。无风扇的箱体难以区分不同途径排放的CH4通量。在运用箱式法观测水-气界面CO2、CH4通量时,应使用透明箱体,并在其中安装风扇辅助气体混合。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降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PDCA循环原理,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实施过程改进。结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由1.2%降低至0.9%。结论 PDCA循环的应用降低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以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相似文献   
144.
图文并茂地介绍“清宫海错图”中锯鲨松鱼、马鲛和 蟳虎鱼4种鱼类,展现了我国古代悠久的鱼类学历史和精美彩画方面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在血栓弹力图监测血小板抑制率的情况下,调整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发血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调整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达到满意血小板抑制率,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用量,可达到令人满意的血小板抑制率,并防止出血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46.
陆地棉抗黄萎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最具破坏力的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棉花黄萎病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减轻棉花黄萎病损失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本研究利用抗黄萎病品系60182和感黄萎病品种军棉1号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对陆地棉抗黄萎病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和F2六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病叶比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接种BP2,VD8,T9和三者等浓度混合病菌时,抗病性都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陆地棉60182的抗病性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运用F2为作图群体构建了一个含139个标记位点,31个连锁群,总长1165cM的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标记平均距离为8.38cM,覆盖棉花全基因组的25.89%.调查229个F2:3家系各时期平均病级代表F2单株抗病性,结合连锁遗传图谱,复合区间作图检测QTL.结果显示,在60182上,接种BP2时检测到4个QTL位于D7染色体上,4个QTL位于D9染色体上;接种VD8时,有5个QTL位于D7染色体上,9个QTL位于D9染色体上;接种T9时,有4个QTL位于D7染色体上,5个QTL位于D9染色体上;接种混合病菌时,有3个QTL位于D7染色体上,7个QTL位于D9染色体上.60182在不同调查时期对4种黄萎病菌的抗性QTL都集中在D7、D9两条染色体上,形成两个明显的抗病QTL集中区.这一结果与两对主基因的遗传模式相吻合,充分表明陆地棉抗黄萎病品系60182兼具对落叶型,非落叶型黄萎病菌的广谱抗性.同时与陆地棉抗黄萎病QTL连锁的分子标记可加速抗黄萎病基因的应用,为培育稳定高抗黄萎病新材料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无水酒精治疗肝细胞癌早期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查技术,经皮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EI)治疗52例肝细胞癌(肿块直径1.65.0cm),疗程结束后一周,以CDFI及CDE血流显示的有无作为评价PEI早期疗效的观察指标,并行组织学活检病理检查。结果:52个肿块经PEI治疗后,CDFI及CDE示大部分肿块血流信号消失,小部分肿块能检出血流信号,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FI及CDE评价PEI治疗后肿瘤的灭活情况,其敏感性为:50.0%、77.8%,准确性为78.8%、90.4%,Kappa值为:0.486、0.779。结论:CDFI、DE动态监控PEI治疗过程对指导治疗意义重大,CDFI、CDE评价PEI结果客观、可靠,CDE可以敏感而直观地显示PEI治疗后肿瘤周边及内部残存的血流信号,对指导PEI治疗、时机及靶目标的选择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苏云金芽胞杆菌大质粒pBMB165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eloBAC11为载体,成功构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765的基因组人工染色体(BAC)文库和质粒BAC文库.根据已克隆的包含复制子ori165在内的3.6kb片段中编码复制蛋白Rep165的核苷酸序列设计探针,通过染色体步移方式,对质粒文库和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得到13个覆盖YBT-1765菌株中质粒pBMB165不同区域的克隆子.通过Hind Ⅲ和BamH Ⅰ酶切分析,建立了质粒pBMB165的物理图谱和线状重叠连锁图,并测算出该质粒的大小为82kb.根据部分核苷酸序列初步统计了pBMB165上转座因子的存在机率.YBT-1765菌株基因组文库的构建和物理图谱的绘制为克隆苏云金芽胞杆菌大质粒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成功解决了大质粒难克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做生物学标曲线题要抓2个关键环节,一是识图,具体可分3个步骤:第1,弄清x轴同y轴的联系,第2,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第3,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二是绘图,分为绘制坐标图和直方图2种.总之,让学生正确识别坐标曲线图的含义,准确提取所需信息,然后进行图文转换,将所学知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0.
采用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对分离自云南省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葛藤(Pueraria lobata)、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等宿主的24株菌及10株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84%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菌株可分为3群:群Ⅲ为未知菌群,群Ⅰ为慢生菌群,群Ⅱ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从依据16S rDNA PCR-RFLP分析建立的树状图来看,在70%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菌株可分为5个系统发育分支:分支Ⅰ和Ⅴ没有参比菌株,为未知分支;分支Ⅱ为Agrobacterium-Sinorhizobium-Rhizobium,分支Ⅲ为Mesorhizobium,分支Ⅳ为Bradyrhizobium.数值分类和16S rDNA PCR-RFLP的结果部分一致,有2株茵与A.tumefaciens IAM13129T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