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群芳  叶华智  张敏 《昆虫学报》2008,51(6):595-600
本文同时采用分离和电镜扫描技术研究了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 dford)不同发育阶段坑道和贮菌器内真菌种类的组成和变化。Ambrosiella hartigii是光滑足距小蠹扩散、蛀孔、越冬和体壁新硬化的成虫贮菌器内唯一分离到的真菌,而刚羽化的雌成虫贮菌器中没有分离到任何真菌种类,体壁新硬化的成虫贮菌器中真菌的分离频率最低。坑道内共分离到4种真菌:A. hartigii,Acremonium kiliense和2种镰刀菌Fusarium spp.。从卵期到蛹期的坑道中,A. hartigii总是能被分离到,占分离物总数的百分率较高,达40%~60%;而在成虫期坑道中,A. kilienseFusarium sp.1被分离率较高,都为34.6%。扫描电镜观察表明,A. hartigii为卵期到蛹期坑道中的优势种,而镰刀菌Fusarium spp.则是成虫期坑道中的优势种。这些结果均表明,Ambrosiella hartigii,Acremonium kiliense和2种镰刀菌Fusarium spp.是光滑足距小蠹的虫道真菌,而且这些真菌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类是随着蠹虫的发育阶段而变化的。真菌种类的组成和变化可 能与幼虫和成虫的营养需求以及虫道真菌的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2.
长蠹科Bostrichidae昆虫英文俗称为Powder-post beetles,是一类常见的钻蛀性害虫,其成虫和幼虫都具有钻蛀产生粉末的习性,可依靠木材、竹材、贮粮的运输传播,多数种类被列为检疫对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内对于长蠹科的分类研究已有不少工作,但目前种类数量不清,且存在异名及部分种类名称混乱等情况。本文对长蠹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整理,梳理了中国长蠹科分类学研究历史,并对长蠹科分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国内馆藏标本的检视与查阅文献,对中国已知的长蠹科昆虫做了系统的名录整理,记录长蠹科8亚科37属92种,并拟定了部分种的中文名称,给出了中国已知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73.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4个自然种群的9个同工酶基因座。4个种群均在Es-1、Es-2、Es-4、Mdh-1、Mdh-2及AAT-1基因座上存在遗传多态现象。路南长湖、楚雄、蒙自3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6~0.0173, 平均值为0.0105, 表明其遗传结构基本相似。丽江种群与上述3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421~0.2035, 平均值为0.1765,表明丽江种群与上述三种群已有了遗传分化。丽江种群近交系数较大,近亲繁殖程度较高。种群遗传结构的差异可能与不同蠹害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Abstract: Using uncontinued poly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isozymes between the four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Tomicus piniperda L.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Among 9 loci, loci Es-1、Es-2 、Es-4、Mdh-1、Mdh-2 and AAT-1 exhibited the genetic polymorphs. The Nei's genetic distance (D) among Lunan's, Chuxiong's and Mengzi's populations was 0.0036 and 0.0173 with an average of 0.0105, indicating the similar genetic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Lijiang population and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was 0.1421~0.2035 with 0.1765 on average, which implied a certain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m.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e forest damages by the beetle were high in Lunan, Chuxiong and Mengzi, and was low in other population in Lijiang; whereas inbreeding coefficient was bigger and inbreeding degree was higher in Lijiang, but all low in other three districts. It is so propos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population in genetic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damage levels of Tomicus piniperda L.  相似文献   
74.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蛀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辉 《昆虫学报》1999,42(4):394-400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表现出枝梢聚集、树干蛀害等重要的行为学特征,形成三种基本蛀害模式。横坑切梢小蠹、蓝色伴生真菌参与了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了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寄主树木的危害能力。  相似文献   
75.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蛀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辉 《昆虫学报》1999,42(4):394-400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表现出枝梢聚集、树干蛀害等重要的行为学特征,形成三种基本蛀害模式。横坑切梢小蠹、蓝色伴生真菌参与了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加强了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寄主树木的危害能力。  相似文献   
76.
2022年2月1日起,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松木进口,只能通过我国江苏(南京、连云港)、福建(福州港)等17个指定口岸进境。美国、加拿大进境松木携带疫情复杂,将给指定口岸带来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2022年1月,连云港海关在进口美国原木中截获了美东最小齿小蠹。该小蠹在我国无分布,为国内首次截获。其形态特征与近似种主要区别为:该齿小蠹体型相对较小,一般为2.1~2.8 mm,侧缘4齿各自独立,其中第2齿和第3齿着生在共同的基部。通过初步风险分析,其通过指定口岸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成功入侵定殖,将对我国的林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各相关指定口岸应加强对北美进境原木的检疫。  相似文献   
77.
几种化合物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的引诱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丽莎  舒凝碧 《昆虫知识》1993,30(3):159-161
<正> 云南松Pinus yunnanesis Franch是云南省的主要乡土造林及用材树种。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和经营管理不善,使部分松林遭到破坏,林木长势极度衰弱,导致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L.)猖獗危害。1988年全省受害面积达80万亩。使用聚集信息素来检疫、监测虫情和野外诱捕,以及同各种有引诱性的诱饵相配合使用来降低虫口密度,是目前国内外害虫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傅辉恩等用外激素粗提物对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Eggers、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Kug等进行了引诱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周嘉  相似文献   
78.
本文报道在湛江蔗区一种甘蔗害虫—蔗褐蠢蛾(Phragmataccia castaneae Hübner)虫尸上分离的一株真菌,初步鉴定为拟青霉(Paecilomyces sp.)。经多年试验证明,该菌对多种甘蔗害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该菌的菌丝体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化学成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9.
几种环境因素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就寄生人体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观察。 在36℃,高湿的环境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成虫的存活时间分别达94和95小时。高温与干燥对其生存不利。两种蠕形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都强于碱性环境,特别皮脂蠕形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