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木耳属真菌rDNA特异性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耳属8个种25个菌株的ITS和28SrDNA5’端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了PCR扩增和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ITS-RFMP研究结果表明,HaeⅢ可将黑木耳与其它种区分开,MspⅠ可将盾形木耳、角质木耳、琥珀木耳和黑木耳4个种区分开,而供试的HaeⅢ、TaqⅠ、HinfⅠ和MaPⅠ这四种限制酶均不能将皱木耳、大木耳、网脉木耳及毛木耳4个种区分开,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还表明,ITS—rDNA拷贝在毛木耳和琥珀木耳种内是异质性的,而在黑木耳种内是同质性的。285rDNA-RFLP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限制酶中,仅MspⅠ可将盾形木耳和角质木耳区分开,而不能将其它种区分开,这显示了28SrDNA序列在木耳属不同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2.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6.8cM、7.2cM和11.3cM。S-a基因座上S-a~i/S-a~j等位基因互作使携带S-a~j基因的花粉败育是寻致该F_2群体产生偏态分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了父母双方上溯三代均为畲族的123名健康人的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的分布。其表型分布如下:ABO血型系统:A型34人,B型26人,O型57人,AB型6人。MNSs血型系统:MNSs型5人,MMSs型5人,NNSs型1人, MMss型32人,MNss型62人,NNss型18人。未发现SS型。Rh血型系统:CCDee型44人,CcDee型9人,CCDEe型5人, CcDEe型55人,ccDEe型2人,ccDEE型8人,未发现ccDee、CCDEE型及CcDEE型。Duffy血型系统:Fy(a+b-)型115人,Fy(a+b+)型8人,未发现Fy(a-b+)及Fy(a-b-)型。 Kidd血型系统:Jk(a+b-)型49人,Jk(a+b+)型43人,Jk(a+b+)型43人,Jk(a-b+)型31人,未发现Jk (a-b-)型。Lutheran血型系统: Lu(a-b+) 型123人,未发现Lu(a+b-)及Lu(a+b+)型。Diego血型系统:Di(a+)型13人,Di(a-)型110人。P血型系统:P1(+)型38人,P1(-)型85人。Lewis血型系统:Le(a+b-)型16人,Le(a+b+)型9人,Le(a-b+)型91人,Le(a-b-)型7人。  相似文献   
94.
五指山猪生物学特性、易地繁育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五指山猪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特有种猪基因资源,我们开展了易地繁育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理、血液生理生化、遗传标记、DNA指纹图谱等项的观察和测试,发现五指山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耐近交繁殖、遗传性较稳定、肉质好等特点。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占77%,白细胞抗原(SLA) 血清学分型中,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有差异性。 用人源小卫星探针33.6和鸡小卫星探针cMS18,对五指山猪及长白猪和枫泾猪进行DNA指纹图比较分析,发现五指山猪的DNA指纹图相似系数,大大高于其它已研究过的正常体型猪种,说明它经历过较高程度的近交;以猪的生长激素(GH)cDNA为探针,用EcoRI、EcoRV、PstI等酶切基因组DNA进行RFLP分析时,五指山猪均出现了一条深色带,而长白猪和枫泾猪未发现。表明五指山猪在生长激素位点上与正常体型猪种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
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芳武 《人类学学报》1983,2(4):375-379
作者对近年在华南地区收集的,已知生前身高的汉族成年男性骨骼的中指骨近节、中节进行了测量。用直线回归方程、多元回归方程对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进行了研究。并用50例国人骨骼标本对这些推算身高的方法作了检验。结果表明,中指骨与四肢大型长骨,以及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与多元回归方程,对推算身高的价值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96.
21三体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约95%患儿的超数21号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且随母龄增加患儿出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首次运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对不同年龄女性体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其21号染色体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也随之增加,但21号染色体丢失无年龄效应, 且21号染色体不分离频率远高于其丢失。该结果表明,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与生殖细胞同样存在年龄效应。 Abstract  Trisomy 21 i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sease in human. More than 90% is derived from mother. With the advancing of mother's age, the frequency of trisomy 21 is increasing. We det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mosome 21 missegregation and age in cytokinesis-blocked female lymphocyt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chromosome 21 specfic prob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ge effect also exists in female somatic cells as in gamets.  相似文献   
97.
克隆植物构型及其对资源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密集型和游击型是两个极端的克隆植物构型,在它们之间还应存在中间过渡类型的连续统。作者给出了描述该连续统的一个指数v=ln [E( R2)]12E(l) /lnn ( 12 ≤v≤1) 。并讨论了克隆植物的间隔物长度对生境斑块质量的响应  相似文献   
98.
利用PCR技术分别以亲本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和杉木×柳杉杂种的总DNA为模板,扩增了叶绿体trnLtrnF和线粒体CoxⅢ基因片段,比较了这些扩增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deⅠ,HinfⅠ,MseⅠ和RsaⅠ的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表明:F1代的叶绿体DNA为母系遗传,而线粒体DNA为父系遗传。杉木线粒体DNA父系遗传方式与杉科其他植物一致,而叶绿体DNA母系遗传则为在松柏类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9.
由小麦×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后代的RFLP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的rDNA克隆pTa71和与小麦基因组有部分同源性的玉米(ZeamaysL.)DNA克隆作探针,对由小麦x玉米获得的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后代群体进行RFLP分析。结果发现,不但用pTa71在这些DH后代中检测到rDNA所发生的明显的减少和扩增及非转录间隔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而且用与小麦基因组部分同源的玉米克隆MR13和MR50在一些DH后代中检测到缺失变异,特别是用MR13在普通小麦DH系的18号株的基因组中检测到大幅度的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变化,即原来的4.3kb的强信号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40.0kb、2.5kb和2.0kb三条杂交带。这可能与小麦基因组DNA较大的重排事件有关,也可能是由外源的玉米DNA插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0.
傅强  顾朝林 《生态学报》2017,37(5):1729-1739
景观生态学中的生态网络概念,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机构与学者所接受。生态网络结构要素的量化评价成为生态网络能否真正发挥在空间上调和自然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作用的关键。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指数为量化评价提供了方法。探讨如何基于图形理论中相关评价结果数据,发现对一个地区生态网络连通性有重要影响的斑块与廊道等生态网络结构要素。以青岛作为研究案例区域,使用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了湿地和林地两种生态网络,并以一定阈值为标准对生态网络做等级划分,采用图形理论中的CL-PIOP评价方法作为基础方法,提出两种生态网络结构要素评价标准对结果数据作深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生态网络斑块的CL-PIOP重要性频次统计可以有效的识别对网络连通性有重要作用的斑块,既涵盖了几乎所有大面积的斑块,同时也包括一定数量的小面积斑块;CL-PIOP评价方法可在众多廊道中快速识别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廊道,且根据CL-PIOP值大小以及在各等级网络中非零CL-PIOP值的频率统计进一步确定廊道的重要程度。此外,不同等级网络中CL-PIOP值存在异常增大的斑块及其相关廊道对于网络构建与连通性增强有关键作用,这些斑块通常与面积等自身的属性无关,而与其在网络所处的位置相关。生态网络模型与图形理论相关方法结合可以快速有效的识别区域重要的生态用地,为相关规划中生态用地的保护、恢复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