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81.
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Sect.Racemosae及外类群冻原薹草组Sect.Frigidae共20种3变种采用38个形态特征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穗薹草组应是一个自然分类群;支持了《中国植物志》将两对相似种:乌拉草(Carer meyeriana)与红原薹草(Carer hongyuanensis)、膨囊薹草(Carex lehmanii)与五台山薹草(Carex montis-wutaii)分别处理为种的观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组的分类特征较为稳定与集中,本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大致吻合,并表明有关小坚果、果囊、鳞片、主茎叶和苞片的性状在本组的分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山西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植冠的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形理论及方法,从分枝格局和冠幅扩展2个方面对山西翼城和乡宁的35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个体的植冠构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树和成树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有显著变化;一级枝的平均枝长和枝径有显著差异,但枝和叶的方位角及叶倾角差异不明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冠幅变化较大,幼树冠幅的分形维数(2.0026)小于成树(2.2694)。翅果油树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生境变化有不同的构型策略。  相似文献   
83.
云南疣粒野生稻幼穗一步成苗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云南类型。2材料类别幼穗(0.3~4.0 cm)。3培养条件云南疣粒野生稻的幼穗培养采用一次成苗分化培养基(1)为MS 6-BA 2.5 mg·L~(-1)(单位下  相似文献   
84.
以籼型常规早稻中嘉早17为材料,于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箱控温,在水稻穗分化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Ⅱ)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Ⅵ)进行17和20 ℃的低温胁迫处理,研究不同低温对水稻枝梗、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籽粒充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不同低温处理均显著降低每穗枝梗及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颖花现存数降幅为7.2%~12.4%,同时增加了枝梗和颖花的退化数,影响了花粉活性、花药开裂等花器官发育,导致籽粒充实不良,以17 ℃低温胁迫效应更明显.穗分化Ⅵ期低温处理总枝梗和颖花分化数与现存数低于穗分化Ⅱ期,但二次枝梗和颖花退化数较多,颖花退化数较穗分化Ⅱ期高11.6%;穗分化Ⅱ期低温处理穗部籽粒结实率显著低于穗分化Ⅵ期,降幅达3.7%,主要与花粉粒活性、柱头花粉散落数、花药开裂系数和籽粒充实度受低温影响较大有关.另外,穗分化Ⅱ、Ⅵ两时期受17 ℃低温胁迫效应大于20 ℃.综合穗分化两时期低温胁迫效应的差异,生产中需加强相应栽培措施的调控.  相似文献   
85.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与树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玉娜  陶建平  奚为民  赵科  郝建辉 《生态学报》2011,31(11):3054-3059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 a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 m100 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下dbh ≥1 cm树木的攀藤率、被藤本攀附的频度和每木藤本数随距边缘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8 hm2的样带中,树木的攀藤率分别为44.58%(17年边缘)和32.63%(13年边缘)。2种边缘中,dbh 1—5 cm、5—1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随距离发生了变化,17年边缘中dbh >20 cm和13年边缘中dbh 10—20 cm树木的攀藤率都没有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被藤本攀附的频度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攀附3株以上藤本的树木最少,在17年边缘中变化趋势较明显;攀附1株藤本的树木最多,在13年边缘中变化明显。17年边缘中每木藤本数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边缘形成初期,边缘形成年限对每木藤本数产生了影响,其在17年边缘中下降程度较大,但总体高于13年边缘中。  相似文献   
86.
讨论了带有饱和接触率和垂直传染的两病株病原体的共存性,获得了共存性存在的充要条件R_2(N_2~*)〈R_1(N_2~*),R_1(N_1~*)〈R_2(N_1~*),并且在共存平衡点存在的条件下证明得到其局部稳定.  相似文献   
87.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测定近交系大鼠MIJ、HFJ和封闭群Wistar大鼠的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肠管长度,观察两个近交系大鼠的生理表型。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大鼠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及肠管长度进行测定,并对HFJ、MIJ、Wistar大鼠三者间进行比较。结果①体重:HFJ、MIJ、Wistar大鼠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脏器系数:HF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心脏、肺,雌性间子宫、肝;MI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肺、脾,雌性间脑、脾,差异均有显著性。HFJ与MIJ大鼠雄性间脑,雌性间脑和脾差异有显著性。HFJ大鼠不同性别间肝、脑、眼球差异有显著性。MIJ大鼠不同性别间,脑、心脏、肾、肺、脾和眼球差异均有显著性。③体温:HFJ雌性大鼠明显高于Wistar雌性,雄性间差异无显著性。HFJ大鼠雌性高于雄性,差异有显著性。④呼吸频率:HFJ雌性大鼠低于同性Wistar大鼠,MIJ大鼠雌性和雄性均高于同性别Wistar大鼠,差异有显著性。⑤肠管长度:HFJ与Wistar同性别间比较,肠管总长和小肠差异有显著性。MIJ与Wistar大鼠雄性间肠管总长、大肠、小肠、盲肠差异均有显著性,雌性间肠管总长、小肠、盲肠差异有显著性。HFJ与MIJ大鼠同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性别的HFJ和MIJ的肠管总长、大肠和小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IJ和HFJ近交系大鼠的脏器系数、体温、呼吸频率、肠管长度都各有其独特的生理概貌。  相似文献   
89.
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外显子10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了PCR-SSCP检测,并研究该基因与产子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1引物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P2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表现为AA,AB,AD和CD 4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4种基因型都在该片段第89、94、146和157位存在C→T、A→C、C→G、G→C的突变;此外AA型还在61位发生C→T的突变;AD型还在175位发生A→G的突变;CD型还在24位发生T→C的突变,96位发生C→T的突变,通过统计分析发现AD型平均产羔数优于其他3种基因型,并且与AB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认为PRLR基因对于乐至黑山羊产子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崇明水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的观察和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崇明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var.chinensis Roem.)根尖体细胞为实验材料,对适宜于崇明水仙细胞学研究的前处理液和前处理时间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应用根尖压片法对重瓣花型和单瓣花型崇明水仙体细胞染色体数、核型及倍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适宜的前处理液是对二氯苯饱和溶液,适宜的前处理时间为12 h.重瓣花型和单瓣花型崇明水仙的染色体核型差异较小,相同点为:不对称二型核型,染色体基数x=10,三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2n=3x=30,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具随体,核型均属于"3B"型,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率为90%.不同点为:重瓣花型的第7号和第8号染色体分别为sm和st型,单瓣花型的第7号和第8号染色体分别为st和sm型;前者的核型不对称系数(76.48%)略小于后者(76.71%);前者的相对长度系数为12L+6M2+12S,后者的相对长度系数为12L+3M1+3M2+12S;前者的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的比值(3.10)略小于后者(3.19).重瓣花型的核型公式为2n=3x=30=15st+15sm(3SAT),单瓣花型的核型公式为2n=3x=30=15st(3SAT)+15sm,崇明水仙根尖体细胞染色体的平均核型公式为2n=3x=30=15st(3SAT)+15sm.根据研究结果初步推测崇明水仙为节段异源三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