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中西医结合求治危型竹叶青蛇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剑明  何炳贵 《蛇志》2000,12(4):28-28
  相似文献   
42.
外源基因在鱼类核移植胚胎中的转录起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hGH转植基因在F4代的转MThGH基因鱼, F4代胚胎细胞的核移植后代, 以及F4代尾鳍培养细胞的核移植后代中的转录时序差异. RT-PCR实验结果表明, hGH基因在转基因鱼F4代胚胎中从原肠早期开始转录; F4代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后代在囊胚早期已能检测到hGH基因转录本; F4代尾鳍培养细胞核移植的后代自16胞期就出现hGH基因的转录.上述结果表明, 鲤鱼卵细胞质对分化细胞核特定基因的再程序化能力是有限的, 进而推论鱼类细胞核移植试验中仅有少部分的供体核能够发生完全再程序化.  相似文献   
43.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相似文献   
44.
针对我国目前STEMI患者救治延迟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能够实施直接PCI的医院为中心,依托于能够实时传输数据的急救物联网,联合周边二级医院、乡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新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将对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提前到院前的急救与转运过程中,为我国中小城市STEMI患者的救治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在新型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肾血管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在新型综合手术救治方舱中构建3例动物肾腹(背)干动脉损伤模型、3例肾段动脉损伤模型,先用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对损伤血管进行栓塞治疗,若未能止血,改用2mm×2mm×2mm颗粒栓塞,观察栓塞后15分钟、1月后的肾动脉造影,栓塞后1月的组织病理表现。结果:3例肾段动脉和1例肾腹干动脉使用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一次栓塞成功;1例肾腹干动脉和1例肾背干动脉用1mm×1mm×1mm颗粒栓塞未能完全止血,改用2mm×2mm×2mm颗粒栓塞成功。6例动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全部存活,一个月后造影复查见栓塞动脉来再通,但其余分支动脉血供得到保留。大体标本观栓塞侧肾明显缩小,来见脓腔和脓性分泌物,病理切片示栓塞后局部肾组织有不同范围缺血性梗死。结论:野战方舱中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出血效果明确,对于一般肾血管损伤定位准确,止血迅速、彻底,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PCI术的AMI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诊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满意度、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P<0.05)。结论:行PPCI术的AMI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165例毒蛇咬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剑明 《蛇志》2007,19(4):286-287
毒蛇咬伤是湛江地区的常见病。我院于2005~2006年,共救治165例毒蛇咬伤病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毒蛇咬伤165例,男100例,女65例,年龄6~76岁,平均32岁。就诊时间:1~96 h,平均12 h。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的标准进行分型[1]:轻型96例,重型38例,危型31例。其中竹叶青蛇咬伤81例,眼镜蛇咬伤54例,银环蛇咬伤30例。1·2治疗方法伤口及时行清创术: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0·3%碘伏冲洗伤口,2%利多卡因10 ml 地塞米松5~10 mg封闭伤口周围;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本…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1-磷酸鞘氨醇(S1P)、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7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PDCD5、S1P、OPN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25%,P0.05);两组血清PDCD5、S1P、OPN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哮鸣音及胸闷气短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布地奈德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DCD5、S1P、O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9.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我国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就地保护形势极为严峻。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1999~2013年我国与直接人为干扰相关的野生丹顶鹤死伤事件,并分析了其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因直接人为干扰导致死亡和受伤的丹顶鹤总数为174只,平均11.6只/年;其中,死亡丹顶鹤67只,受伤丹顶鹤107只。也就是说,每年约2.1%的野生丹顶鹤种群因直接人为干扰而丧失。1999~2013年,丹顶鹤死亡数量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受伤丹顶鹤数量并未减少;丹顶鹤因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比例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趋势。1999~2013年,全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了野生丹顶鹤的死伤事件;其中,江苏省、辽宁省和吉林省的死伤丹顶鹤总数最多,分别达到62只、46只和23只;江苏省和辽宁省的死亡丹顶鹤分别占总数的52.2%和29.9%。从丹顶鹤死伤原因分析,中毒事件占死伤事件总数的38.5%,受伤原因不明的占48.7%;因中毒而死亡的丹顶鹤有62只,占死亡总数的92.5%;因中毒而受伤的丹顶鹤有51只,占受伤总数的47.7%。中毒是近15年我国野生丹顶鹤死亡或受伤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了解直接人为干扰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为解释我国丹顶鹤野生种群持续减少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加强丹顶鹤保护与管理、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0.
蛇伤救治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蓝海  李金荣  胡征林 《蛇志》2005,17(3):176-180
毒蛇咬伤是一种突发的急性中毒事件之一,病情变化快,症状凶险复杂,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丧失生命,这一直是医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