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0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HBx是哺乳动物嗜肝性HBV的X读码框所编码的HBV中唯一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病毒蛋白质。这些调控作用包括:激活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基因的转录、调控凋亡、抑制细胞中受损DNA的外切修复反应以及激活细胞中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JAK、STAT的级联反应等;HBx通过这样的多种调控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病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以及宿主细胞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细胞的凋亡与癌变等过程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WhiteJ宾萍  胡万达 《蛇志》2003,15(4):79-79
临床毒素学包括着一个较宽的医学情况范围 ,这些医学情况由于陆地和海上的有毒生物体的螯刺毒作用所致 ,而且还包括因摄入植物和动物毒素而引起的中毒。与毒素有关的疾病是引起全球性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那些热带和亚热带大陆地区。蛇咬伤是一种简单而又最重要的与毒素有关的疾病 ,在非洲、亚洲和美洲许多地区实质上是引起死亡的原因。最重要的蛇族是蝰蛇科和眼镜蛇科 ,它们引起一系列临床效应 ,包括局部坏死、神经毒性、凝血病和出血、肌毒性和肾脏毒性。这些效应因蛇的地理位置和种群而异。蜘蛛螯刺毒作用导致的发病率也是…  相似文献   
993.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2003,15(2):28-28
霉斑病是发生在蛇皮肤上的一种霉菌传染病 ,多发于梅雨季节 ,是蛇常患的季节性皮肤病。毒蛇中平常不爱活动的蝮蛇、尖吻蝮、金环蛇等更易患此病 ,其来势汹猛 ,会导致大批此类幼蛇死亡。1 病因  霉斑病顾名思义是由霉菌感染而引起的。盛夏季节的蛇场内由于温度高、湿度大 ,阴雨连绵及蛇窝内空气混浊 ,霉菌易大量滋生成为致病祸根 ,此时环境卫生差的蛇场更易流行发病。健康蛇也可通过互相接触而感染。此外 ,蛇若吞吃了有霉菌孢子后更易暴发本病 ,且易于死亡。2 症状  蛇的腹鳞上可见有点状或片状的黑色霉斑块 ,继而向蛇的背部和全身延伸…  相似文献   
994.
甘蔗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蔗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遗传转化较为困难,但利用直接转化法及不同的受体系统已在甘蔗不同品种上获得成功,农杆菌介导法已开始应用于甘蔗转化研究。对甘蔗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基因工程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己发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Ⅰ型短独特区(US)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CVI988/Rispens株的包括部分sorf2和sorf3基因及全部us1和us10基因,并克隆入SK( )载体中,筛选出阳性载体pBUS10。用PCR的方法在火鸡疱疹病毒(HVT)gB基因主要抗原决定簇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加上血凝素基因(HA)及终止子TAA,并克隆到pcDNA3载体中,构建出在CMV启动于和增强于控制下含HA及gB基因主要决定簇的表达盒;将此表达盒克隆入pBUS10载体的us10基因中,构建出一种含HA及gB基因主要决定簇的转移载体pBUS10gB3。转染CHO细胞后,用兔抗鸡IgY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该转移质粒载体可有效地表达HVT gB基因。  相似文献   
996.
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所进行的抗性生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对外界胁迫的反应、有关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的抗逆性反应,以及植物抗逆性的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抗逆性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细胞凋亡及抗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化生物因子β(TGF-β)在生物发育,组织形成与更新、伤口的愈合、细胞增殖、迁移与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既能诱导某些类型细胞的凋亡反应,又能增强某些类型细胞的生存力,具有一定的抗细胞凋亡作用。TGF-β生物效应的这种显而易见的矛盾性质并不仅仅存在于细胞的生死和存活的调节过程中,还可见于TGF-β介导的其他细胞效应中。因此,TGF-β介导的广泛和对立的生物效应的机制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最近几年人们已开始逐渐认识和了解对TGF-β诱导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凋亡的机制。在此,我们仅就某些研究进展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8.
广东地区三种木本植物抗大气污染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工业污染区(佛山市小塘镇五星WX)和相对清洁区(广州华南植物园BG)生长的3种木本植物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银柴(Aporosa chinensis)和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叶片对酸碱缓冲能力的差别。工业污染区3种植物的细胞液pH均比相对清洁区的低,光叶山矾与银柴对酸和碱的缓冲能力强于窿缘桉。用外源NaHSO3处理,植物叶片的光合放氧、Fv/Fm、Fv/Fo和ФPsⅡ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窿缘桉下降的幅度最大,说明其抗大气污染的能力不如光叶山矾和银柴,同时也证明了用缓冲能力作为一种评价植物抗污能力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标本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探讨BDV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同时扩增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BDV—p2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28.8%(19/66);47例正常人中,BDV—p2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6.3%(3/47),经比较两者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证实中国存在BDV感染,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B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太平洋甲胁虱是寄生于黄胸鼠体表的一种主要吸虱昆虫 ,在云南广泛分布。应用Iwao直线回归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对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直线回归方法 ,建立了M =12 .10 +4.76M (r=0 .75 ,P <0 .0 1)的回归方程 ,所得到的α与 β值 (α =12 .10 ,β =4 .76 )均明显高于判定界线值 0和 1。对α与β值进行随机偏离度检验 ,F =6 .0 7(P <0 .0 5 ) ,由此判定太平洋甲胁虱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分布 ,这说明太平洋甲胁虱对黄胸鼠的寄生是不均匀的 ,存在聚集并有形成大小不一的吸虱个体群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