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1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492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464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773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674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574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49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玉米种质和新品种对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腐霉茎腐病和镰孢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06-2012年期间,对1647份玉米种质进行了抗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鉴定,筛选出高抗茎腐病和穗腐病的种质分别为564份和27份,占鉴定总材料的34.2%和1.6%,抗性材料分别为209份和352份,占比为12.7%和21.4%,表明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资源较为丰富,高抗镰孢穗腐病的种质相对匮乏。其中,13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高抗,207份种质对2种病害均表现抗性或对其中一种表现高抗而另一种表现抗性。自交系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抗性以上(含HR和R)的种质分别占总鉴定种质的56.5%和23.6%,在农家种中分别为21.2%和21.4%,表明玉米自交系中的抗性资源较农家种丰富。2009-2013年期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的品种中,对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抗性、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分别占11.5%、11.9%、40.1%、17.6%和18.9%。2009-2011年间,中抗以上的育成品种所占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2012-2013年间,中抗以上的品种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62.
57份苎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7份苎麻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筛选出高产苎麻种质10份(原麻产量≥2000 kg/hm2),纤维品质优良的种质7份(纤维细度≥2000 m/g),鲜皮出麻率≥12.5%的苎麻种质20份,炼折率超过65%的苎麻种质有10份,按照苎麻优异种质评价规范,满足高产和出麻率高2个优良指标的种质7份,满足优质和鲜皮出麻率高2个优良指标的种质1份。  相似文献   
963.
SCoT分子标记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Co T是一种新型的目的基因分子标记,该标记不仅能获得与性状联系紧密的目的基因,而且能对性状进行跟踪,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的研究。本文概述了SCo T标记的原理、引物设计方法及特点,并从PCR反应体系建立与优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种质鉴定与指纹图谱构建、基因差异表达与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总结了SCo T标记的应用进展。同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标记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4.
为了选育精氨酸高产菌株,基于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组尺度代谢网络模型的指导,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MT-M4为出发菌株,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pro C和put P敲除菌株。摇瓶发酵结果表明,pro C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9.94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5.9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26.02%。由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因此在发酵液中外源添加24mmol/L的脯氨酸,结果发现其精氨酸产量达到12.22g/L,且菌株恢复生长。put P敲除菌株精氨酸产量达到12.23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2.70%,葡萄糖转化率提高了49.31%。以上结果显示,put P的敲除比pro C的敲除更有利于精氨酸的合成,put P的敲除对菌株的生理代谢基本无影响且无需外添加脯氨酸。  相似文献   
965.
<正>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现今人类致残及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药物降压是治疗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植物特别是传统草药是现代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尤其是萝芙木属植物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萝芙木属是夹竹桃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美洲、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各岛屿。该属的大多数植物种类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在温带地区。根据《国际植物名称索引》(The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已经正式发表的萝芙木属植物的名称有193种,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只有18种。1995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记载,中国有7种萝芙木属植物,分别为古巴萝芙木、蛇根木、苏门答腊萝芙木、四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氢火焰气相色谱仪(GC112A)内标法测定反式脂肪酸的实验室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标准曲线法,通过测定反式脂肪酸标准品工作液的标准曲线、重现性和分离度来确定和验证GC112A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实验室最佳色谱条件:毛细管柱,PC-88(100 m×0.25 mm×0.2μm);进样口温度:260℃;载气:高纯N2,压力220 k Pa,流速41.0 m L/min;检测器(FID)温度:290℃,氢气压力100 k Pa,流速21.0 m L/min;空气压力160 k Pa,流速215.0 m L/min;检测器(FID)灵敏度:1010;手动进样,进样量:1.0μL。结论:该方法避免了外标法(国标方法)的国产仪器局限性和操作者人工进样的不确定性,具有受仪器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小的特点,适合在基层食品检验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967.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治疗对初发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胰岛素抵 抗的关系。方法:60 例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西格列汀治疗12 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正常人及T2DM患者使用西格列汀治 疗前后的血浆vaspin 水平, 分析血浆vasp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 )、胰岛素分泌指 数(HOMA- IS )、空腹血糖(FPG)、餐后2 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的关系。结果:2 型糖尿病组血浆vaspin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2 型糖 尿病组经西格列汀治疗12 周后BMI、WHR、HbA1c、FPG 、2hPG、TG和HOMA-IR 显著下降(P<0.05),而HOMA-IS 显著升高 (P<0.05),同时西格列汀治疗后血浆vaspin 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且vaspin 水平的降低与HOMA-IR 的改变呈明显正相 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指数是影响血浆vaspin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西格列汀治疗能有效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 谢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浆vaspin 水平。  相似文献   
968.
以云南地区含羞草科合欢属滇合欢Albizia simeonis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滇合欢正常种荚和被昆虫寄生种荚内种子数、种子败育数和种子大小的基础上,研究昆虫寄生对滇合欢种荚内种子数量、大小以及败育的影响,分析了种荚内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完好种荚与受害种荚内种子总数差异并不显著,但完好种荚内正常种子数量显著高于受害种荚,而败育种子数则显著低于受害种荚。昆虫寄生并没有对滇合欢种荚内正常种子大小产生显著影响,但被寄生的种子体积显著大于正常种子。种荚内败育种子数与被寄生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昆虫寄生对滇合欢种荚内种子败育产生了影响。滇合欢种荚内种子数量与种子大小呈负相关关系,但完好种荚内种子数量与大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有昆虫寄生的种荚内种子数量与种子大小则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即昆虫寄生加剧了滇合欢种荚内种子大小与数量的权衡。  相似文献   
969.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95-799
为评估不同波长黑光灯对椰子木蛾的诱集效果,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设置试验点,利用8种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诱集试验。结果显示:椰子木蛾对365 nm和368 nm的波长敏感,诱虫总量显著多于其它波长的黑光灯;365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雄虫最多,368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雌虫最多,均显著大于其它黑光灯诱集到的雌雄虫数量。23∶00-2∶00为最适宜诱捕椰子木蛾时段。为利用黑光灯监测椰子木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70.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毁灭性病害黄龙病的媒介,其寄主范围比较严格,仅为芸香科内的一些植物。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柑橘木虱成虫可在柑橘园中常见茄科Solanaceae杂草-龙葵Solanum nigrum上停留。对比试验显示,木虱成虫在龙葵上的存活期最长可达45 d,而在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含水海绵和无水海绵上分别为24 d、9 d和2 d;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部分龙葵叶片中含有黄龙病病原菌。这些非寄主植物可能有助于柑橘木虱躲避不良环境或长距离迁移扩散,成为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潜在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