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51.
莲瓣兰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台湾的濒危兰花.本研究采用引种不同种群的莲瓣兰栽培在相同环境中的植株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形态性状并进行统计计算,分析莲瓣兰种群之间的形态变异以及亲缘关系.巢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莲瓣兰19个表型性状居群间方差百分比为22.162%,居群内方差百分比为77.838%,莲瓣兰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聚类分析显示保山施甸(SD),大理云龙形态(YL)较为接近,春剑贵州兴隆(XL)居群形态与莲瓣兰各居群差别较大,距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莲瓣兰的类群划分、良种选育及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2.
神农架钩瓣叶蜂属二新种(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采自湖北神农架的钩瓣叶蜂属2新种:江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jiangi Wei et Zhao,sp.nov.和神农钩瓣叶蜂Macrophya shennongjiana Wei et Zhao,sp.nov.。2个新种均属于Macrophya sanguinolenta种团。编制了新种及其2个近缘种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3.
宽叶杜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宽叶杜香(Ledum palustre Linn.var. dilatatum Wahlanberg),别名喇叭茶。2材料类别新萌发幼叶。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诱导分化培养:1/2MS 6-BA 3.0 mg·L~(-1)(单位下同) NAA 0.05 3%蔗糖;(2)继代增殖培养基:1/2MS 6-BA 2.0 NAA  相似文献   
154.
三种红树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岩  陈桂珠 《生态学报》2007,27(6):2208-2214
无瓣海桑(Sa)、海桑(Sc)、红海榄(Rs)都属于乔木红树植物。这3种红树植物对盐度的敏感程度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不同标准的盐度的适应性也大不相同。通过对这3种红树植物用不同的盐度的水3个月的处理,发现Sa和Sc叶片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Sa,Sc,Rs叶片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随着盐度的升高整体上有上升趋势。Sa和Sc茎、叶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盐度时(〈10)略有降低,随着盐度升高,MDA含量急速升高,而Rs茎、叶中MDA只是在盐度超过40时才会有明显增长,3种红树植物根部的MDA含量变化都不明显。Rs可以依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来消除活性氧自由基,而红树植物Sa和Sc的耐盐性稍差,SOD对膜的保护能力不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对3种红树植物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这将为指导中国南海海岸线上的红树造林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5.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毛瓣金花茶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11个引物对150个个体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9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4条。毛瓣金花茶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0.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5 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7 6;在居群水平上,PPB为58.70%~66.30%,h为0.199 7~0.229 3,I为0.300 9~0.343 8。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毛瓣金花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Gst=0.126 6,Φst=11.37%),基因流(Nm)为3.448 0。Mantel检测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755 1,P0.05)。研究认为,毛瓣金花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其异交型繁育系统和鸟类传粉有关。  相似文献   
156.
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退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控制手段,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低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影响,分析气温-水温协同作用下无瓣海桑幼苗的低温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显著抑制了无瓣海桑幼苗株高和基径的增长,而提高水温5℃对其的缓解作用分别达41.2%和44.6%;低气温(15℃)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进而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而提高水温未能显著缓解其损伤;低气温时,提高水温能促进幼苗叶片脯氨酸的积累,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缓解低温对叶片的伤害.极端低温发生时,夜间高潮对幼苗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缓解了低温对幼苗生长和叶片的生理伤害,提高了无瓣海桑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7.
2010 年和2011 年8 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 年与2011 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年份不同密度栖息地间差异显著。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 < 0.05),不同密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低、中、高密度栖息地的莎草、禾草和豆科植物盖度、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P <0.05),秃斑上豆科植物消失;杂类草平均高度在低密度栖息地和无鼠兔对照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栖息地(P < 0. 05),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照组最小,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2010 年和2011 年,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内杂草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4. 0% 、4.3% 、13. 3% 和3.8% 、4. 3% 、11. 0% ,秃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0 2% 、2 6% 、4 0% 和0 2% 、2 2% 、3 4% ;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0.84 kg/ hm2 、203. 18 kg/ hm2 、431.58 kg / hm2 和107.67 kg / hm2 、189. 46 kg / hm2 、365. 72 kg/ hm2 。高原鼠兔
的密度(x)与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说明高原鼠兔的活动显著降低了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同时也改变了植物功能群组成。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栖息地内杂草斑、秃斑的面积和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8.
圆瓣姜花种子胚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友华  马国华  刘念  黄邦海 《广西植物》2005,25(3):241-244,i008
采用广西百色地区野生圆瓣姜花的种子胚作外植体,成功地进行了离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建立了高频率的丛芽繁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种子胚萌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附加1.0mg·L16BA和0.2mg·L1NAA;在MS+6BA4.0mg·L1+NAA0.2mg·L1的培养基上最有利于诱导丛芽及增殖,芽的增殖系数达到5.28;1/2MS+IBA0.5mg·L1培养基最易诱导生根,生根率达97.7%。  相似文献   
159.
老鸦瓣群(Amana群)是百合科中的一个东亚特有类群,仅分布在中国中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该类群在形态上与广义郁金香属Tulipa L.相似,但也具有与子房近等长的花柱以及2-3(-4)个苞片等与郁金香属不同的形态特征。有关该类群是否应置于郁金香属中或是否应独立为属的问题长期以来存在争议。为了澄清该问题,我们对产于中国的Amana群进行了广泛的标本室和野外形态观察,并采用分支系统学方法,对该类群3个种以及郁金香属的其他15种植物(包括土耳其的3个种)的28个形态性状数据进行了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郁金香属并非是一个单系类群。Amana群与广义郁金香属的其他4个组sect. Orithyia、sect. Eriostemones、sect. Leiostemones、sect. Tulipanum以及Lloydia属的两个种共同构成一个大支的3个分支。我们对广义郁金香属5个组共19种植物的ITS以及trnL-F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的结果也表明:sect. Tulipanum、sect. Leiostemones、sect. Eriostemones和sect. Orithyia构成一大支,Amana群和猪牙花属的Erythronium sibiricum构成另一大支。因此,我们认为Amana群应从广义郁金香属中独立出来,恢复其老鸦瓣属Amana Honda作为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60.
大花蕙兰与兰属植物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行了大花蕙兰、墨兰、建兰、纹瓣兰、兔耳兰等兰属植物的种间远缘杂交实验.在52个杂交组合中,86.5%的杂交组合具明显的子房膨大和果荚发育,但授粉4个月后未变黄落果的杂交果仅占组合数32.7%,经胚胎培养获得植株的杂交组合只占组合数的19.2%.大花蕙兰×墨兰与墨兰×大花蕙兰的杂交成功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