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罗迪光  陈贵珍  周百嘉   《广西植物》1985,(4):373-376
甘蔗雄蕊花药的壁由四层细胞构成,药室内壁在花药成熟时才发育。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属连续型,四分体正常发育为小孢子,但当开花时,只有少数进一步发育为成熟的花粉粒。甘蔗雌蕊柱头是分枝的,每一柱头毛是由数个细胞质浓密的细胞,呈不规则的纵列而组成。倒生胚珠一个,着生于子房室的内侧;内、外珠被均由两层细胞构成,外珠被上侧未能生长到珠孔,内珠被的内层细胞在胚珠发育中不断增大体积。石蜡制片是以樟油为透明剂的。  相似文献   
92.
典型草原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啮齿动物密度对牧草损失量的关系,对于计算草地经济损害水平至关重要,可以为草地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指导。本研究于2012 - 2016 年,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东乌珠穆沁旗),应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对啮齿动物密度以及9 月份植物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用啮齿动物密度及其日食量来估算鼠类对牧草的损害程度,确定牧草损失量。研究结果表明:(1)啮齿动物密度与牧草损失量的最佳拟合曲线是三参数S 型曲线,为:Loss = k/(1+e a - rdensity);(2)当啮齿动物密度>906 个标准鼠单位/hm2 时,牧草产量发生最大损失(牧草产量损失比=23.30% );(3)根据所拟合的曲线,得出该类型草地啮齿动物对牧草损害的危害阈值为174 个标准鼠单位/hm2 。  相似文献   
93.
 经过1%和2%的Na2SO4胁迫后,草原绢蒿,圆叶蒿,苇状羊茅和鸭茅4种牧草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和质膜的透性都增加,但抗盐性较强的草原绢蒿和苇状羊茅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质膜透性分别低于同科中抗盐性较差的圆叶蒿和鸭茅。随着Na2SO4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禾本科牧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升高,两种菊科牧草的SOD及CAT的活性却逐渐下降,但禾本科中抗盐性较强的苇状羊茅的SOD及CAT活性的增长率要大于抗盐性较差的鸭茅,菊科中抗盐性较强的草原绢蒿的SOD及CAT活性的下降率要小于抗盐性较差的圆叶蒿。在Na2SO4胁迫下,两种抗盐性较强牧草的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要分别高于同科中抗盐性较差的牧草。  相似文献   
94.
芨芨草—盐碱滩之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高大的多年生密丛禾草,广布于我国东部的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区,在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区也有分布,是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等诸省区的常见类群。该种植物的茎直立、坚硬、光亮,高通常在50—250厘米之间。须根粗且坚韧,直径2—3毫米,入土深达80—150厘米,根幅在160—200厘米。喜生于河滩地、低洼地的盐碱滩,干河床及沙质地上,其生长的土壤多半是一些盐渍化的土壤,在这种生境中往往形  相似文献   
95.
牧草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实用化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牧草是一个包括种类繁多的经济植物类群,我国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建立牧草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徼草生物体的特性与功能,操作细胞和基因等,进行牧草的改良和生产,提高这种几高质量的迫切需要的,其作用也是常规技术不能代替的。我国在牧草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进展,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牧划苜蓿等的花药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群,进展尤为显著。而筵席昌基因工程的研究起步。从目前国内外牧草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96.
大米草对双齿围沙蚕生境中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大米草对双齿围沙蚕生境中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赵清良赵强(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10097)EffectsofSpartinaanglicatotheSoilHabitatsofPerenereisaibuhitensis.ZhaoQingliang,Z...  相似文献   
97.
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又名蓑草、羊草、拟金茅、山草根,为禾本科多年生缩根性草本植物。该草在世界上仅分布于亚洲少数几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山地。 龙须草不择土壤,在多种类型土壤上和在缓坡地、陡坡地(甚至陡峭)及非积水平地等多种类型的地形上生长良好。龙须草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能耐受高温、干旱、瘠薄、病虫害,并耐割、耐山火等,因而有较强抗逆性和适应性。龙须草由于蓄水固土能力强,被水保部门称为水土保持的先锋草种。一方面,龙须草是一种C_4植物,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  相似文献   
98.
稻粉虱学名订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稻粉虱早在50年代就已有发现,60-70年代在一些稻区开始抬头。福建以外,江西、湖南也都曾发生。寄主植物除禾本科作物外,还有一些杂草。福建省黄邦佩于1976年首先在福州水稻上果得粉虱个体,经与上海昆虫研究所扬平澜教授书信联系,确认为一新种:蛹壳前端长毛3对或2对,后端2对,而近似种竹粉虱Bemisia bambusae Tak.前后各3对。杨先生建议我们即予描述发表,并定Oryzae为本种名。  相似文献   
99.
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地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和模拟了桃园套种黑牧草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牧草种植区和自然裸露区,阴天条件下平均土壤容积热容量分别为2.54和2.53J·cm-3·C-1,平均土壤导温率分别为16.9和10.4cm2·h-1;土壤净热通量分别为136.6和167.6J·cm-2·d-1;晴天条件下分别为2.93和2.61J·cm-2·℃-1,16.3和5.8cm2·h-1,80.4和85.2J·cm-2·d-1.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以一阶正弦波形式为主,土壤温度振幅随深度呈指数规律变化,自然裸露区的衰减系数大于牧草种植区;土壤温度位相落后随深度变化为0,4h·cm-1  相似文献   
100.
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禾本科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分布韩建国樊奋成李枫(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ORIGIN,EVOLUTIONANDDISTRIBUTIONOFTHEGRAMINEAEHanJian-guoFanFen-chengLiFeng(Grass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