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1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256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408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97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1.
籼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及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中研究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由成熟种子盾片的表皮吸收细胞首先发生的,随后从愈伤组织分化出胚状体。象水稻合子胚的结构一样,体细胞胚状体主要由盾片,胚芽稍及胚根组成,在胚状体内可以观察到不同发育时期的原胚,包括大量的单一的胚性细胞、二细胞、四细胞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原胚以及一些畸形胚状体,从本实验可以初步认为由籼稻体细胞培养而获得的胚状体在结构上也有象合子胚一样的基本结构,并且是单细胞起源的。  相似文献   
42.
在NH4^ 或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对多变鱼腥藻的营养细胞照光并通过N3气24小时,均可诱导出可逆氢酶,照光和厌氧是在多变鱼腥藻营养胞中诱导出可逆氢酶的必要条件。--在NH4^ 或无氮两种培养条件下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性质基本相同。(1)当提供还原甲基紫精做它的电子供体时,它们能够放氢;当提供苄基紫精做它的电子受体时,它们都可以吸氢。(2)它们都是热稳定的,并对O2都是不敏感的。(3)它们的放氢活性的最适pH相同,为pH7-7.5。(4)在NH4^ 和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Km值(对于放氢)分别为300umol/l和295umol/l,大致相同,如此高的Km值表示它们在细胞中的代谢功能可能是放氢。(5)CO抑制它们的放氢活性,而C2H2对它们的放氢活性没有影响,在NH4^ 培养条件下,从从变鱼腥藻营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可达1530nmol H2/mg. 干重.小时。它比在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高3-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鱼腥藻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异形胞的出现影响营养细胞中可逆氢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43.
为了利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运载体,我们将含有该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EcoR I I片段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5中。并对这一片段进行改建,构建成两个可以将外源基因置于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44.
本文研究了喷射自吸管式生化反应器的吸气及所液传质特性,提出了吸气量(Qs)和容积氧传递系数(kLa)的数学表达式:Qg=5.2×10-2W0.144cLR0.079cD(L-D)0.328D2nPoπ——PogTo[(D-Dn)2-1](Pn-Pl)-1)(Kla)1=0.999(W-V)0.38V0.90sg(L-D)-0.16(Kla)2=1.003(W-V)0.71V0.28sg(L-D)-0.32(加C圈)反应器的具优工况为:L/D=320-400,D/D=2.7—3。8,Pn=5—13×104N/m2。Kla最高达4280h-1,比能耗为0.72—2.16×103kJ/kgO2用于培养饲料酵母,酵母浓度达40.04kg/m3.最大生长速率为6.24kg/m3·h,比能耗为1.66—2.52×103KJ/kg DBM.空气利用率为10—20%.是一般生化反应器的2—4倍。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证明,含有人5型腺病毒及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NPV)启动子的DNA片段,可在大肠杆菌中起始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使转化宿主菌表现为氯霉素抗性型。这说明,除痘苗病毒启动子外,其它人类病毒及昆虫病毒的启动子也能有效地在大肠杆菌中工作。  相似文献   
46.
有关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同源性的研究报道不多,结果也不甚一致。目前,国内外普遍用SDS-PAGE法分析昆虫杆状病毒结构多肽,以限制性内切酶谱法测定基因组大小,借此区分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株,和基因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在苏芸金杆菌浓缩商品制剂中,通常含有3—4%的二甲苯以防止芽孢的萌发。除此以外,二甲苯还能防止各种腐生微生物污染,尤其是肠杆菌和真菌。最近,一种用苏芸金杆菌血清型H3a3b制备的称为Futufa的超浓缩液已经问世,其中不含二甲苯,用于防治枞色卷蛾(属鳞  相似文献   
48.
 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噬菌体T7基因6.5和6.7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来,插入到质粒pBR322中去,转化E.Coli HMS174,筛选出这两个基因的成功克隆。运用同样手段,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部分基因6编码序列,而不含基因6.5和6.7编码序列的T7DNA片段,插入到pBR322的衍生质粒中去,转化Ecoli C1757,再用含有基因6和基因7的双突变噬菌体T7去感染这一转化菌,通过同源交叉而得到缺失基因6.5和6.7的噬菌体T7缺失变种。这种噬菌体只能在载有噬菌体T7基因6.5和6.7,或者只载有基因6.7质粒的寄主中增殖。通过噬菌体结构蛋白电泳分析证明,这种噬菌体丢失了野生型菌体T7所具有的两条结构蛋白带。  相似文献   
49.
以[~(35)S]-Na_2SO_4为示踪物,观察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合成及分泌的蛋白聚糖(PG),经DEAE-Sephacel离子交换及Sepharose6B凝胶滤柱层析分析发现细胞层及培养液均含有三种PG单体,即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及硫酸皮肤素蛋白聚糖(DS-PG)HS-PG又可分为大小两种,前者(HS-PG_L)位于V_o处,后者(HS-PG_s)Kd=0.53(sepharose6B);CS-PG/DS-PG分为三个峰,峰Ⅰ位于V_0处,峰Ⅱ、峰Ⅲ的Kd值分别为0.26及0.52(sepharose6B)。汇合前后细胞层及培养液中各种PG的含量不同。细胞层PG总量汇合前低于汇合后,无论是细胞层还是培养液汇合前HS-PG_L均低于汇合后,HS-PG_L与HS-PG_s比值亦为汇合前低于汇合后,而CS-PG/DS-PG含量则高于汇合后。汇合前后EC合成及分泌PG的差异与文献报道的EC损伤及正常者类似。  相似文献   
50.
采用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分离了盐泽螺旋藻的藻胆体。藻胆体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8 nm,室温下荧光反射峰位于677~678 nm。利用7~15%SDS—聚丙烯酸胺梯度凝胶板状电泳,可分出三条有色多肽,其中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与别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几乎重叠,不易区分;另有分子量为117,99,53,49,27,24.5和14kD的七条无色多肽。117和 99kD多肽可能联结藻胆体和类囊体,并作为末端能量受体,而14kD多肽多为“核”亚结构的组分,其余的可能为“棒”亚结构内和“核”“棒”亚结构间的联结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