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PAX-5、CD117、PDGFRA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对96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PAX-5、CD117、PDGFRA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31.3%、19.8%、53.1%。PAX-5和PDGFRA表达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CD117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CD117、P53、Ki-67表达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但只有TNM分期、CD117表达和Ki-67高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AX-5、CD117、PDGFRA的表达可能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CD117表达和Ki-67高表达是独立预后因子,PAX-5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92.
摘要:目的 探讨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法(TP-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三年内123例疑似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脊液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三种方法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共诊断25例神经梅毒患者,其中1例抗-HIV阳性,24例抗-HIV阴性;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17例;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平均白细胞计数>5×106/L,异常率为62.50%;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平均白细胞计数<5×106/L,异常率为58.82%。有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平均脑脊液蛋白>0.5 g/L,异常率为75.00%;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平均脑脊液蛋白<0.5 g/L,异常率为64.71%。TP-ELISA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 和43.88%,TRUST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94%和100%,VDRL检测神经梅毒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和100%。结论 脑脊液TP-ELISA不可作为神经梅毒的确诊病例标准,脑脊液TRUST可以代替 VDRL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亦可作为其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3.
毛囊来源的神经嵴干细胞(Epiderm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EPI-NCSC)由于取材方便,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目前,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中,EPI-NCSC主要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修复。为了探讨EPI-NCSC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对原代培养的GFP-SD大鼠来源的EPI-NCSC的体外性质进行了考察,并以其为种子细胞,将其等量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混合后,预置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 co glycolic acid copolymer,PLGA)导管中,同时,以等量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氏)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代替EPI-NCSC作为对照,以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距离的缺失。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分析结果显示,EPI-NCSC在PLGA膜上的初期粘附率为89.7%。在第1、3、5、7天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89.3%、87.6%、85.6%和96.6%。细胞周期与DNA倍体分析表明,与PLGA共培养的EPI-NCSC与单独培养的EPI-NCSC相比较,二者的细胞周期变化趋势相同,增殖指数变化趋势也相同。在神经导管移植4周,术部实现了组织学水平的修复。大鼠手术一侧后肢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坐骨神经指数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PLGA导管中预置EPI-NCSC,有望实现较好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衰老是一个古老神秘的科学问题,长生不老是人们从古至今的梦想和追求.在人们为温饱而奋斗的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衰老还算不上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和享受着各种优越生活与娱乐的同时,健康也成为当下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们追求、关注的生活目标.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等,均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衰老是导致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衰老以  相似文献   
995.
<正>衰老是一个古老神秘的科学问题,长生不老是人们从古至今的梦想和追求.在人们为温饱而奋斗的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衰老还算不上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和享受着各种优越生活与娱乐的同时,健康也成为当下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们追求、关注的生活目标.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等,均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衰老是导致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衰老以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下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幼龄大鼠长期运动中摄食调节活动的关系。方法:3周龄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E)和对照组(C),运动组进行9周的游泳运动(每天1次,每周6 d),运动时间由开始每次30 min逐渐增加到每次90 min。12周龄时用ELISA法测试血清BDNF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中BDNF mRNA、pro-BDNF和BDF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E组大鼠在运动第1周、第9周以及整个实验期间摄食量无变化。12周龄时与C组相比,E组血清BDNF含量和下丘脑BDNF 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但下丘脑pro-BDNF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长期运动使幼龄大鼠下丘脑BDNF和pro-BDN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升高。  相似文献   
997.
伪狂犬病毒对神经系统的传导具有跨突触传导、自我复制和宿主范围广等特性,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运用于神经解剖学研究领域。四十年的应用实践使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无论是在病毒神经传导机理上,还是在传导应用中。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机理,着重于阐释病毒对初级神经细胞的侵染过程和对次级神经细胞的传导方向;传导应用则着重于探索新的神经传导毒株和对病毒传导技术进行革新。目前,伪狂犬病毒神经传导理论和应用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研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探索会使神经传导研究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98.
神经激肽B(neurokinkin B,NKB)是速激肽家族的一员,主要通过其受体NK3R发挥作用。NKB及NK3R在神经系统分布广泛。NKB具有使空腔脏器平滑肌收缩、松弛血管、降低平均动脉压、减慢心率、兴奋离体大鼠脊髓神经元及收缩瞳孔括约肌缩小瞳孔等生物学作用。近年来NKB在生殖内分泌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关于其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的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综述了NKB及其受体的分布范围、生理功能、NKB在生殖内分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4):I0001-I0002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以政研究组通过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通过开放经典型瞬时电压受体通道5(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 5,TRPC5)引起细胞外钙离子内流,进一步通过下游的钙离子相关蛋白a亚型钙调蛋白激酶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 IIa,CaMKIIa)抑制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31):6201-6204
《自然-化学生物学》:科学家合成出数种细胞渗透型酶抑制剂科学家在6月的《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描述了数种针对新型酶的细胞渗透抑制剂。人们通过了解发育、细胞运输、宿主-病原体互作用的方式来探寻疾病背后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而这些酶抑制剂与这种探寻存在关联。寻找能够穿过细胞膜并在细胞内发生作用的酶抑制剂仍然是一项有意义的挑战,尤其是找寻针对那些高带电碳水化合物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