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8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106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91.
姜黄素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对照组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药物组用16μmol/L姜黄素(本实验先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作用于U251细胞48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μmol/L)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作用96h后,与对照组相比,U251细胞突起明显增多变细长。姜黄素培养48h,S期细胞由28.53%明显降低至20.35%(P=0.015);vimentin强阳性细胞百分率由90%明显降低至50%(P=0.009);GFAP蛋白与内参β-actin表达量的比值由0.22明显升高至0.50(P=0.01)。Westernblot法显示,姜黄素分别作用于U251细胞48和96h,ERK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pERK/ERK分别为0.35和0.22,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3和0.007)。结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U251细胞有显著的诱导分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激活的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2.
993.
严重的颅脑损伤导致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坏死,无法再生恢复,致残率高,至今缺乏有效疗法。本实验将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入急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脑内,观察移植后NSC在宿主鼠脑内的自然存活、迁移及分化情况。实验用NSC来源于孕15d Wister胎鼠脑组织,于DMEM/F12(1:1)培养基(含有bFGF,EGF和N2添加剂)中获取生长旺盛的神经干细胞球,  相似文献   
994.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损伤致使大量神经细胞缺失、凋亡,如何补充缺失的神经细胞,建立有利轴突再生的微环境成为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分泌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能维护神经元的存活及挽救凋亡的神经元。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种子细胞替代缺失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筛选调控的分化的miRNA,研究分化调控机制。方法胚胎干细胞在含LIF培养基中培养3d后,采用经典5步培养方法定向诱导向神经干细胞分化,采用nestin作为神经干细胞标记进行鉴定,送检胚胎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提取总RNA以及小分子RNA,经荧光标记后与miRNA基因芯片杂交,获得胚胎干细胞诱导前后miRNA表达谱。结果1)胚胎干细胞在含LIF培养过程中保持未分化状态,Oct-4、碱性磷酸酶表达阳性;2)经典五步法诱导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细胞为85%;3)通过基因微阵列分析,有90个miRNA的改变显著,其中68个表达上调,22个表达下调。结论miRNA可能对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与多样性中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裸子植物区系,对理解全球裸子植物分布变化与系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中国天然分布的202种裸子植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信息获得物种分布区范围,探讨了中国裸子植物在科、属、种水平的分布特点.总体上,中国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南高北低,山地裸子植物丰富度较高,平原和高原相对贫乏;随分类阶元变高,丰富度高值区域面积逐渐扩大,高值中心逐渐南移.占中国陆地面积5%的裸子植物最丰富区域内分布了85%的中国自然分布的裸子植物物种.我们将这些区域划分为6个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1)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秦岭,(2)滇黔桂-南岭,(3)华中山地,(4)黄山-武夷山脉,(5)海南岛南部山地,(6)长白山(甑峰山附近).各中心裸子植物区系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反映了各自地理位置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隔离作用,其中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裸子植物最重要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997.
大脑根据贝叶斯理论处理信息已经得到诸多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实验的支持.贝叶斯推理过程往往需要处理复杂的概率计算,最近Shadlen和Gold提出基于对数似然比可以简化基于贝叶斯的两可决策任务.然而,目前并不清楚如何在神经回路中实现基于对数似然比的贝叶斯决策.通过建立具有信息整合与胜者独享特性的决策神经回路,结合奖励调制的突触可塑性学习算法,得到决策行为与突触可塑性之间的对应关系,由此可实现简单贝叶斯决策的计算神经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模拟出最近Yang和Shadlen关于恒河猴可进行贝叶斯决策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恒河猴骨髓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方案. 诱导分为4个组: 基础诱导组、SHH诱导组、RA诱导组、SHH+RA诱导组. 基础诱导组由细胞培养液和Forskolin组成. SHH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 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上RA. SHH+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和RA. 4个诱导组均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形态, 均使nestin, 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的mRNA水平增高. 基础诱导组不表达synapsin. SHH组不能使细胞呈现神经元静息膜电位水平. RA诱导组和SHH+RA诱导组能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水平. SHH+RA组表达更多的synapsin. 可见SHH+RA是各组中诱导效率最好的.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MSCs)可以向神经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其中多数研究观察了细胞形态以及几种神经相关蛋白的免疫反应,也有报道用基因组学方法分析MSCs诱导过程中基因谱的表达变化.尚未见报道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MSCs在诱导过程中蛋白谱的表达变化.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MSCs向Schwann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蛋白谱的表达变化.从成年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MSCs,应用复合诱导因子体外连续诱导MSCs向Schwann细胞样细胞分化.采用2-DE技术分离未诱导和诱导分化后MSCs总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分析差异蛋白质点.所得到的MSCs蛋白谱有792个蛋白点,通过PDQuest软件分析诱导前后MSCs的蛋白谱,初步分析发现有74个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43个蛋白表达上调,31个蛋白表达下调.本研究通过质谱分析并进行网上数据库搜索匹配,初步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包括骨架和结构蛋白、生长因子类的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及酶类、伴侣蛋白、受体类蛋白、细胞周期蛋白、钙结合蛋白以及其他蛋白等.研究表明,MSCs体外条件诱导分化过程中有较多蛋白表达发生变化;其中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相关蛋白:BDNF,CNTF,GFAP等在MSCs体外条件诱导分化后中表达明显上调;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为MSCs体外向Schwann细胞样细胞条件诱导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细胞转染、油红O染色、油红O染色提取法、GPDH活性测定、semi-qRT-PCR等方法研究了视黄酸X受体α (retinoic acid X receptor α, RXRα)在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转染pRXRα-EGFP促进了猪前体脂肪细胞RXRα 的表达,脂肪细胞分化能力随之增强, 脂肪细胞GPDH活性、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结果提示,RXRα可能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C/EBP)C/EBPα 基因表达变化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