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几种木本植物的N2O释放与某些生理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使用带有开放气路的气体交换测定系统,同步测定了几种针、阔叶树种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气孔导度.结果表明,低光下树木针叶或叶片释放N2O的速率与光合速率无显著相关.伴随根、茎、叶的呼吸,检测到有N2O吸收现象,其通量与温度及呼吸强度呈正相关.气孔导度明显影响N2O的通量,表明气孔可能是木本植物释放N2O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2.
笼养白腹锦鸡觅食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笼养条件下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的日觅食活动呈现早(7:00-8:00)和晚(18:00-19:00)两个明显高峰期,不同季节和天气其觅食节律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年中9月翌年4月的觅食频次较高,这可能与鸟类补充繁殖期能量消耗、积累能量御寒和保证生殖腺发育有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雄鸟觅食活动的主要因素为求偶、理羽和游走;影响雄鸟觅食的主要因素是游走、理羽和静  相似文献   
33.
纵纹腹小鸮的繁殖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雷富民 《生态学报》1994,14(2):205-208
本文报道了纵纹腹小(Athenenoctuaplunipes)的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繁殖期雌雄成对活动。巢位于陡峭悬崖壁的土洞或裂缝里,内无巢材.雌鸟产卵于洞内松软的沙土上。每窝产5一6枚卵,由雌鸟孵化.卵化率平均92.7%,幼鸟成活率58.3%.雌雄共同育雏,育雏期39d.繁殖期食物以鼠和甲壳类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34.
白细胞介素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膜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方法研究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对分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膜电性质的影响。采用压力脉冲微量给药技术将白介素施加于所记录的细胞表面。结果发现:100U/ml浓度的rhIL-1β使受作用的海马神经元超极化4.20±1.86mV;100U/ml浓度的rhIL-2使50%受作用的海马神经元去极化11.12±3.71mV,并伴有强烈的自发放电反应,而1000U/ml浓度的rhIL-2使100%受作用的神经元超极化3.25±0.63mV,这些神经元的膜阻抗均无明显变化。本实验结果提示rhIL-1β和rhIL-2可显著影响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膜兴奋性。  相似文献   
35.
韩中胜 《生理学报》1994,46(6):581-585
在大鼠海马脑片标本上,用微电极记录并标记了4个枝形吊灯样中间,约占所记录到的39个中间神经元的10%,与蓝状中间神经元显著不同之处是,这4个神经元均对细胞内去极化电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电频率适应现象,用细胞内注射biocytin的方法证实,蓝状中间神经元轴突终末主要分布在锥体在颗粒细胞层,与这些细胞胞体形成接触,而4个枝形吊灯样中间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增高度选择性分布在锥体和颗粒细胞轴突始段区,上述结  相似文献   
36.
P物质对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的DRG神经元膜反应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关兵才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94,46(5):441-450
实验在幼年大鼠DRG标本上进行。应用细胞内记录观察了SP对GABA反应的调制作用。结果证明:(1)单独滴加SP(5×10(-6)-4×10(-5)mol/L)或浴槽灌流SP(10(-6)-5×10(-6)mol/L)不引起膜电位的改变或仅有轻微的去极化,但却能使GABA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减小50.8±20.2%(±SD)(20/30);(2)单独滴加SP可使多数受检细胞APD50延长28.7±9.1%(±SD)(10/18);(3)在预加SP后,能使baclofen所引起的APD50缩短效应(20.6±2.9%,±SD)完全消除(4/12)或翻转成APD(50)延长19.3±8.9%(±SD)(8/12);(4)预加GABAB受体激动剂baclofen(10(-4)-10(-3)mol/L)30—90s后明显地抑制muscimol(10-4-10-3mol/L)引起的去极化反应,其抑制效应达54.4±18.8%(±SD)(17/20)。由于DRG神经元的胞体通常可用来作为研究初级传入终末的模型,因而本文实验结果提示:介导伤害性刺激信息的P物质在背角的释放,可能作用于初级传入终末,从而产生对抗GABA介导的突触  相似文献   
37.
对蟾蜍的56个视顶盖神经元的视觉反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不仅对黑目标起反应,也对结构目标起反应.同相运动的结构背景使53.5%的神经元的反应完全抑制,而异相运动则只有10%的神经元完全被抑制,却有21.6%的神经元反应增强.遮盖感受野(RF)中心区,则同相运动使某些细胞脱抑制,而异相运动使其抑制强度稍有增强.遮盖RF的外周区,几乎全部研究过的神经元对结构背景运动本身也起反应。本研究还发现,如果预先将一目标放在兴奋性感受野(ERF)中央静止不动,并使结构背景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较长时间后突然停止运动,则被研究过的66个视盖神经元中有29个发放一串脉冲,即神经元的运动后放电.各个神经细胞放电的脉冲多寡不一。若在ERF中央不放置静止目标,仅是结构背景的水平运动不能诱发放电.此效应的出现,既与目标背景间反差符号(即目标为白色或黑色)无关,也与背景的运动方向无关。为诱发这一效应,不仅要求背景运动时间较长(至少在20秒以上),而且目标的面积要有足够大。  相似文献   
38.
蜜蜂下行神经元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生理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了蜜蜂下行神经元的光谱敏感特性,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刺激引起的给先反应和撤光反应的相对强度不同.分析了37例下行神经元的光谱敏感特性,发现下行神经元有的是光谱宽带和多光谱性的,有的是光谱窄带,给光和撤光反应都具有不同的最敏感区。  相似文献   
39.
用浅麻醉的Wistar大鼠40只,以辐射热照尾作为伤害性刺激,经玻璃微电极引导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放电,同时测量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作为甩尾痛阈的指标。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辐射热照尾引起尾核中PEN放电频率增加和PIN放电频率减少与甩尾反射(TF)相伴行。放电变化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PEN和PIN放电变化与TFL呈高度正相关。(2)辐射热照尾同时引起一侧尾核PEN放电频率增加和另一侧PIN放电频率减少,二者协同活动,并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3)侧脑室注射55μg/10μl吗啡呈镇痛作用时,尾核PEN放电频率减少和PIN放电频率增加,放电变化仍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结果提示,尾核中PEN、PIN放电和TF是中枢不同水平同时对痛觉调制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蓝斑核对上呼吸道阻力肌—颏舌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8只经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健康家兔上进行,观察了电、化学刺激蓝斑核(LC)对颏舌肌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蓝斑核使颏舌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长吸性肌电积分幅度升高,膈肌亦出现与颏舌肌同步的肌电活动增强。(2)LC内微量注射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也引起明显的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增强。(3)上述电、化学刺激的区域对照和盐水对照实验,均未出现有意义的肌电改变。提示:电、化学刺激LC可特异性增强上呼吸道阻力肌──颏舌肌的紧张性活动,具有减小上呼吸道阻力的作用,这对于某些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