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3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0.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同域且重叠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叠值(FT)为0.809  相似文献   
62.
大鼠腓肠肌在10HZ电刺激持续收缩运动中,肌细胞膜电位表现为静息电位(RP)和复合动作电位(CAP)幅值呈下降的趋势,且CAP的时程展宽。经过9周的游泳训练后,训练组动物整体的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在相同的持续收缩运动时间内,训练组的RP和CAP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并发现训练组Na^+,K^+-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1)。结果提示,体力训练使肌细胞膜的3功能产生了适应性  相似文献   
63.
蛇毒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毅  朱昆祥 《蛇志》1992,4(3):6-8
眼镜蛇毒具有抗肝癌作用.我们采用多种小鼠移植性肝癌研究了眼镜蛇毒抗肝癌作用.通过多项指标的体内实验证实眼镜蛇毒经腹腔给药,对小鼠腹水型肝癌 H_(22)(Hep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生存时间,癌重生长抑制率接近5-Fu.我们认为眼镜蛇毒是一种新型的,有一定抗癌活性药物,有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采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中脑和脑桥内心房利钠肽(ANP)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神经元除存在于其他作者报导过的导水管周围灰质、Edinger-Westphal核、中缝核、脚间核和蓝斑核外,还存在于属于锥体外系的红核、黑质和脑桥核内,因此,推测脑内的ANP可能在锥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中起着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这为脑内ANP可能具有与液体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心血管功能的调节无关的其它作用提供了部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65.
免疫与肝脏     
<正>免疫系统在肝脏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复杂而且知之甚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变得特别活跃。美国肝病学会于1990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免疫与肝脏”的专题讨论会,有2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该会。会议议题是:乙型肝炎时细胞损害;自身免疫与肝脏;肝脏疾病时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66.
视黄酸和亚硒酸钠对肝癌细胞某些表型逆转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目的:在现有二步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高效的分离HSC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链酶蛋白酶+胶原酶循环灌注、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以及胶原酶单独循环灌注法分离大鼠HSC,比较三种方法的细胞获得率、活性和纯度差异。应用0.4%台盼蓝染色判断活性,结蛋白(desmin)、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纯度。结果: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细胞获得率高于另两种方法,细胞活力高于链酶蛋白酶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三组得到的细胞纯度均高于90%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三种二步酶灌注方法中,链酶蛋白酶非循环灌注+胶原酶循环灌注法能显著提高HSC获得率,且对细胞活力影响小,不降低细胞纯度,是一种高效的分离方法,有利于HSC相关肝脏疾病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