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9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293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为材料,从生理及分子层面研究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对拟南芥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QDs能被拟南芥根部吸收并连续运输到叶片,对种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促进幼苗主根伸长和株重的增加。幼苗叶片叶绿体中色素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QDs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叶片内源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随CQDs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与其他纳米材料处理不一样的是,硫同化及胁迫相关基因在CQDs处理后表达量下调,这可能与CQDs粒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对从根管中分离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的部分菌株: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发现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菌毛样结构;牙龈类杆菌表面有荚膜;多数细菌的细胞膜外有多个小泡状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在细菌吸附于组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124.
安徽巢湖地区早寒武世小壳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利用秆维管束进行中国散生竹类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智慧   《广西植物》1991,11(2):135-140
本文是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中国散生竹类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采用了竹秆上、中、下三段各类型维管束数,方法上使用了模糊(Fuzzy)直接聚类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经电子计算机运算后,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同时也表明这种方法较之其它一些植物数量分类方法简便易行,此外还讨论了一些中国散生竹类分类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129.
为进一步研究胎羊3β,20α-羟类甾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中心的特性,我们合成了放射性的16α-溴乙酸基孕酮和5α-二氢睾酮-17-溴乙酸酯作为亲和标记试剂。二者都是以不可逆的方式,活性位点定向地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当酶的浓度为1μmol/L,抑制剂的浓度为100μmol/L时,使酶失去一半活性所需时间(t0.5)分别为75 min(16α-BAP)和480 min(5α-DTB)。当在反应混合液中有底物孕酮或5α-二氮睾酮存在时,可降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抑制速度。把标记的酶用盐酸水解,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的被标记氨基酸为组氨酸,它可能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0.
黑龙江省东宁县山区蜱类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地区有的蜱种已证实是传播森林脑炎、北亚蜱传斑疹伤寒的媒介。近年来,国内文献又报导了从东北牡丹江林区发现了莱姆病(Lyme Disease)病人,病人都有被婢咬史,并从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