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428篇
  国内免费   235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李星学  沈光隆等 《古生物学报》1989,28(3):283-295,001,T002
自李星学等(1974)首次报道Eleutherophyllum waldenburgense(Stur)Zimmermann在我国发现以来,这一纳缪尔A期Eumorphoceras带的重要标志化石,除甘肃靖远大水沟外,我国其它地区至今尚无新材料增补。同时,甘肃靖远的材料,亦因标本较少和其它原因,尚未进行正式研究。近年来,为迎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各种膜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的差异,通过适当的相分配系统,将一种膜颗粒从其它成份中分离出来,这便是相分配法。在相分配法应用之前,都是用离心法纯化膜颗粒的,但离心法纯化的膜颗粒纯度不够高。相分配法作为离心法的辅助技术,则能满足实验对分离纯化的膜颗粒的纯度  相似文献   
13.
生长于100%、40%和16%自然光下的荷木和黧蒴幼苗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细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有一定的差别。16%和40%弱光下,δ13C的负值增加-0.54J‰到-0.89‰。Ci增大8.1-13.2μiL-1,WUE则下降6-24%。结果表明,叶片的水分和气体交换特性受生长光强的调节,叶片的δ13C值可反映其生长过程中受光的强弱状况。  相似文献   
14.
C_3和C_4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何新华,AnnOaks,李明启(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昆明650092)(圭尔夫大学植物系,加拿大NIG2W1)(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系,广州510642)关键词C_3和C_4植物,NO吸收与积累,硝酸还原酶酶蛋白,硝酸...  相似文献   
15.
光合碳代谢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Calvin循环发现以来,经历厂长期考验,迄今仍公认它是植物光合碳代谢中的基本或中心的途径。60年代和70年代相继发现和完成的C1循环,CAM途径和光呼吸途径则可以说是对Calvin循环的一种补充。Calvin循环中产生的糖磷酯经过一系列酶反应最终产生淀粉(在叶绿体内)或蔗糖(在细胞质中)现在这些代谢途径已研究得比较详尽。70年代乃至80年代则着重于对代谢途径调节控制的研究。从最近几年光合碳代谢的研究状况来盾,有如下几方面将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1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将继续深入现在普遍认为R0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中…  相似文献   
16.
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受渍后叶片的光合和蒸腾速率迅速下降,而后则显微弱的回升趋势。渍害不仅削弱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并且改变光合产物在地上部分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植株根/冠比下降,而黄叶的发展与根/冠比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渍害改变小麦的发育进程,尤其是后期渍害明显促使小麦早衰。认为清水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光合有效面积损失和衰老加速,从而危害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䗴地层及化石带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3,32(5):596-610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Ting地层,对Ting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  相似文献   
18.
岭南垛基果林湿地是珠三角地区典型的湿地类型之一,其对土壤碳汇的贡献值得关注。为探讨果林种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广州垛基果林湿地内种植黄皮(Clausenalansium)(HP),龙眼(Dimocarpuslongan)(LY)、杨桃(Averrhoa carambola)(YT),龙眼和黄皮间种(LH),杨桃、龙眼和黄皮间种(YLH)共5种种植类型下的表层(0~20 cm)土壤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总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ROC)、惰性碳(NLC)含量都有影响,LY的SOC含量最高(22.6 g/kg),显著高于YLH (P<0.05),且NLC含量显著高于LH和YLH (P<0.05)。NLC含量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YT的MBC含量显著高于LY、HP、LH (P<0.05),且MBC/SOC显著高于HP、LY(P<0.05)。YLH模式下,土壤DOC含量和DOC/SOC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LH的ROC/SOC显著高于HP和L...  相似文献   
19.
曾昭阳  栾璐  薛敬荣  孙波  蒋瑀霁 《生态学报》2023,43(7):2938-2948
为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原生生物群落、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以南方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玉米单作系统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M0)、低量猪粪(M1)、高量猪粪(M2)、高量猪粪+石灰(M3)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猪粪处理下红壤原生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原生生物与微生物互作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猪粪处理下,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含量显著提高;(2)与M0处理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原生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并且显著改变了其群落结构,其中土壤TP、pH、AP、TN、SOM和AK是原生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3)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增加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4)土壤pH和AP通过影响原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间接提高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和玉米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提升旱地红壤的生物多样性,保障土壤健康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  相似文献   
20.
经果林种植可改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模式可通过物种间的互补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土壤碳库质量并提高综合效益。为探讨桃树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云南省开远市不同桃树种植模式(桃树单种-SP和桃树南瓜套种-PP)为研究对象,以毗邻的天然林地(CK)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活性碳库,即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POXC)、颗粒有机碳(POC),惰性有机碳库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在0—40 cm土层的分布情况,明确土壤有机碳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计算碳库活度指数(CPAI)、碳库指数(CPI)以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明确不同桃树种植模式的碳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桃树种植模式和对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为:14.68 g/kg(CK)>9.57 g/kg(PP)>8.58 g/kg(SP)。平均活性有机碳组分所占比例与POC/MAOC均表现为:SP>CK>PP,PP的活性有机碳比例较低,具有较高的有机碳稳定性。两种桃树种植模式的CPMI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