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光合细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亚硒酸钠还原效率较高的菌株S3,其亚硒酸钠还原产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及EDX(Electron-Dispersive X-ray)分析确定为红色单质硒。菌株S3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光合色素扫描结果与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的特征基本一致;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402051)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固氮红细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根据上述结果将菌株S3鉴定为固氮红细菌。初步研究了该菌株还原亚硒酸钠的特性,首次报道固氮红细菌具有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能力,为今后利用微生物方法治理环境中硒污染、利用微生物方法获得活性红色单质硒以及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2.
必需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硒酶和硒蛋白来实现的,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类具有抗氧化功能,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DI)类在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各种组织中可能大约存在25种左右硒蛋白,但是迄...  相似文献   
83.
基因工程生长激素研究进展马昭若(中国专利局100083)生长激素是一种由动物的脑垂体产生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生长激素促进骨骼生长、氮保留和蛋白质合成,并影响葡萄糖与脂类代谢。历史上,一般都是从切除的垂体组织中分离纯化生长激素[1]。八十年代初以来,随着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已可以由微生物大量产生各种来源不含其他杂蛋白的生长激素[2-3]。  相似文献   
84.
将10头体重为9kg左右的健康浏阳黑公山羊分成两组,在代谢笼内个体饲喂,分别喂以含^65Zn蛋氨酸Zn(^65ZnMet)和^65Zn硫酸锌(^65ZnSO4)的饲粮,以比较研究蛋氨酸锌螯合物中的Zn在山羊体内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65ZnMet组在粪中排出^65Zn的浓度低于^65ZnSO4组,在饲喂^65ZnMet螯合物3d期间Zn的表观吸收为49.12%,显著地高于^65ZnZnSO4xeg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富硒食品中硒元素的优点,总结了富硒产品的分类、国内外富硒食品的研究现状以及硒元素的检测方法,并对富硒食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通过酸性含硒平板和摇瓶筛选出一株对低pH、高浓度硒有很好耐受性的菌株Y1,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分析和2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株为Pichia kudriavzevii,多抗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是一株多重耐受性毕赤酵母。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温度、接种量、摇床转速、pH对菌株除硒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为25℃,接种量为12%(v/v),摇床转速为250 r/min,pH为3.0时,菌株对硒的去除率最高为58.3%。基于不同pH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及富硒量的不同表现:pH 3.0时生物量最高,pH 5.0时富硒量最高,提出两阶段pH调控策略:发酵0 h~14 h将pH控制在3.0,14 h~28 h将pH控制在5.0,最终除硒率可达78.6%,分别比pH恒定在3.0及5.0条件下提高了15.4%和21.7%。  相似文献   
87.
富硒益生菌的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益生菌能够将硒元素转化为有机硒,降低硒的毒性,同时硒又提高了益生菌的生物活性,富硒益生菌具备了硒和益生菌的双重功效。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富硒益生菌的功效,如抗氧化、抑制有害菌、调节肠道菌群、抗癌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了评估转基因高蛋氨酸大豆ZD91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开展了其对土壤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法】连续2年,在大豆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采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室内测定,分析了转基因大豆ZD91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转基因大豆ZD91较之对应的非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含水量、pH、主要有机元素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同一种酶活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转基因大豆ZD91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9.
饲料中硒的添加量与中华米虾肌肉中SOD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量为0、0.15、0.30、0.45、0.60、0.75μg/g的硒,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sinensi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激活作用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虾体内SOD的活性会相应地降低。饲料中添加硒浓度为0.45μg/g时,虾体SOD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0.
发酵法生产S-腺苷蛋氨酸前体蛋氨酸补加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杰鹏  谭天伟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10):1824-1827
利用酿酒酵母菌株高密度发酵法生产S-腺苷蛋氨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前体L-蛋氨酸的补加策略.本研究采用一支经过常规诱变处理的S-腺苷蛋氨酸优势积累菌株酿酒酵母SAM0801,通过5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实验研究,考察了6种补加策略,最终确定了L-蛋氨酸的加入时机为30h左右,当茵体干重达到100g/L时,补加量为每罐40gL-蛋氨酸,发酵58 h左右达到最高生物量干重168 g/L,产量14.48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