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李锋  陈福友  李罡  王山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5,34(2):180-191
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年代在距今4.3~2.3万年间。徐家城遗址的拼合分析显示,4B、4C层剥片与石器加工行为是石制品空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存在遗址使用时古人类对石制品位置改变的行为;4A层石制品零散分布可能反映了此时遗址处于古人类活动的边缘地带。遗址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核剥片序列主要以转向为主,古人类对石料进行单层或多层开发;同时部分石器破碎后古人类可能对其进行再利用。平面分布显示发掘区内可能存在两个相对集中的剥片区域,并且古人类在同一区域剥片和加工石器。然因遗址石制品原料性质、发掘面积等局限性,拼合分析的优势并未在此项研究中尽现。今后此类研究应结合其他研究方法,综合多方面信息解释遗址形成过程、石器技术及遗址空间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2.
柳林  任强 《广西植物》2021,41(5):808-812
该文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化学等方法对山东大型地衣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两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德氏蜂窝衣(Heppia despreauxii)和多孢小极衣(Lichinella myriospora)。德氏蜂窝衣隶属于蜂窝衣属(Heppia),生于光线充足且裸露的土壤上,主要识别特征为下皮层缺失、子实层IKI+蓝色;多孢小极衣隶属于小极衣属(Lichinella),生于干燥的钙质岩石上,主要识别特征为其子实层IKI+酒红色变为蓝色。该文对这两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与近似物种进行了对比讨论,并且提供了其地衣体、子囊盘及其解剖特征图片。同时,该文还补充报道了白棋盘蜂窝衣(Heppia solorinoides)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和数据。蜂窝衣属和小极衣属均为山东新记录属。以上研究结果为中国异极衣科(Lichinaceae)地衣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3.
周仕顺  王洪  朱华   《广西植物》2006,26(2):157-162
根据6个10m×10m样地的调查资料,对思茅翠云石灰岩山森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云南思茅翠云石灰岩山森林主要由常绿的剑叶龙血树形成单优群落,而群落内随乔木径级的增大,个体/种的数量逐渐减小。(2)该群落在600m2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123种,隶属于65科110属;其中乔木种类最为丰富,共有51种,隶属29科46属,而林下草本和层间藤本植物种类次之,灌木和附生植物种类较少。(3)群落主要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中又以中高位芽植物比例最大,占所统计总数的35.77%;在叶片生态学特征方面,群落以常绿(65.04%)、中叶(56.1%)和小叶(40.7%)、单叶(73.98%)、纸质(59.35%)、全缘(64.23%)、非尾尖(91.06%)为主。(4)该群落是一种基本上常绿或半常绿的森林群落,与经典的“季雨林”特征不符,应是一种滇南石灰岩山地上发育的特殊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54.
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发现的石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夏在塔里木南缘发现了打制石器、细石器地点各三处。打制石器虽然采自地面,数量也少,但有可能归人旧石器时代。细石器由楔状、柱状细石核和两边平直的截短细石叶组成,国华北、东北亚和西北美细石器传统,其时代属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55.
重庆石灰岩植被的排序及其结果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道林  刘玉成 《生态学报》1996,16(1):107-110
重庆石灰岩植被的排序及其结果解释杜道林,刘玉成(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ORDIATIONANDENVIRONMENTALINTERPRETATIONOFTHECALCAREOUSVEGETATIONINCHONGQING¥DuDao...  相似文献   
56.
西双版纳石灰岩山地森林蕨类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与老挝及缅甸接壤。根据调查,现已知西双版纳石灰岩山地森林中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127种(包括变种),隶属于24个科,54个属,在该蕨类区系中,最大的科分别是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铁角蕨科,铁线蕨科及三叉蕨科;最大的属分别为凤尾蕨属,铁角蕨属,铁线蕨属,石韦属及毛蕨属,该地蕨区系具有东南亚热带的性质,其分布区类型的组成是,热带分布或主产热带的科占总科数的70%以上,热带分布的属占总  相似文献   
57.
中国南部石灰岩地区生物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村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兆然   《广西植物》1996,16(1):48-55
中国南部的石灰岩纯岩出露面积约198000km2,位居世界各国同类面积之首,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东部,广东北部,湖南和湖北的西部,以及四川南部,尖削的石峰和美丽的岩洞是游人的胜地,也为生物和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态位。石灰岩地区已记录到4000多种维管植物和丰富的动物区系,被世界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组织(IUCN)列为国际植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区内居住人口约四千万,包括我国半数以上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众的壮族。保护石灰岩地区森林已经迫在眉睫。我国人口在近四十年内增长了一倍多,东部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49人。人口压力和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已经毁灭了80%以上的原生性石灰岩森林,令大多数石山成为全裸或半裸的光头山。森林消失后,很多生物种失去藏身之处,濒临灭绝;受威胁石灰岩植物已记录到近三百种。石灰岩森林涵养水源,是区内人民生活的一项基本保障。森林被毁后,石灰岩地区即面临缺水问题;没有森林覆盖,土壤流失严重,生产条件恶劣,人民生活普遍贫困。例如广东地区年均国民收入超过二仟美元,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粤北石灰岩地区不足壹佰美元,温饱仍然未解决。传统的生物保护方法,以设立自然保护区为主,虽然为一些生?  相似文献   
58.
广西石灰岩山地封山育林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宗明  李先琨   《广西植物》1990,10(4):343-350
根据13个标准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分析得山:1.石山封山育林10年,可形成由阳性先锋树种组成的次生林;20年,已消失的原石山杂木林常见的组成树种可以重新出现;2.石山封山育林20多年,土壤有机质、全氮和代换量分别由4.148%、0.185%、19.63m·e/100g土提高为8.374%、0.519%、25.61m·e/100g土;3.封山育林10~30年,石山上,亩年平均生长量0.162立方米,产值17.82元(按200元/m~3计);第四纪红土台地上,亩年平均生长量0.391立方米,产值43.05元;4.一个地区,已初具规模的封山育林面积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其中成林面积覆盖率占23%以上.对于农业的连年稳产可以超到一定的作用。 结论:封山育林是石山地区绿化的主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9.
喀斯特地貌     
《化石》2007,(1):4-4
“喀斯特”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地表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所经过的沉积物或岩石有着重要的侵蚀作用,既包括水动力作用下的碎屑物搬运,又包括水对岩石或沉积物的化  相似文献   
60.
宁夏鸽子山遗址位于贺兰山西南余脉东侧的山前洪冲积扇前缘。2015年对第15地点的发掘面积约16m2。在约3m深的地层中共揭露3个原生文化层位。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第2层至第4层的时代跨度为0.12-12.3 ka,出土石制品共155件。其中第3层石制品最为丰富,共142件,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和灰岩为主,类型主要有石片、石核和断块。石制品的基本信息显示该地区人类活动频度可能与环境变化与沙漠进退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