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石蜡切片是量化两栖动物各种皮肤特征的常用技术,但在两栖动物中缺乏取样标准。血管密度等无法直接度量的特性可能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探讨这类特征的取样标准有利于实践工作。本研究对雄性峨眉髭蟾Leptobrachium boringii表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度进行量化,并通过重抽样分析该特征所需样本量。实验获得2只个体10个部位数据,每个部位模拟29种抽样。结果显示,体型较小个体多数部位需接近20条组织或更高的样本量,体型较大个体多数部位所需样本量接近15条或更高。建议在两栖类皮肤石蜡切片工作中对全部有效切片进行制片,以满足不同特征对样本量的要求。表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度与所需样本量呈负相关关系,可能缘于高密度部位的血管分布更均匀。如在其他两栖动物类群中亦观察到该相关性,则有助于在量化该特征时合理选取样本量。  相似文献   
652.
小鼠皮肤癌变过程中GST—π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音  林敬连等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1,23(4):223-226,T001
为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小鼠皮肤癌变中的作用,本实验利用GST-π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ST-π在小鼠正常皮肤(n=6)、良性增生(n=8)、异性增生(n=12)、鳞状细胞癌(n=9)中的表达和作用部位.结果表明,在正常皮肤标本中GST-π几乎没有表达;在良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50%,细胞核周染色为12.5%;在异性增生中细胞质染色为83.3%,细胞核周染色为75%;在鳞状细胞癌细胞质染色为100%,细胞核周染色为88.9%.GST-π在小鼠皮肤癌变过程中含量明显增高,尤其GST-π在皮肤角化层和核周的表达,可以作为诊断癌症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653.
闻玉梅 《微生物与感染》2007,2(2):125-125,127
1.纽约大学Martin Blaser等提出:人体皮肤上有十分广谱的细菌种类。皮肤可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实际上是多种细菌的“动物园”。从皮肤表面用16S rDNA序列分析,约有10%是从未报道的。详细内容可阅PNAS,2007年2月20日版。其中有关皮肤的真菌种类,可参阅J Clin Microbiol,2006,44:2933。这些学者从志愿者的左、右前臂内侧(3男,3女)取约1元硬币面积的皮肤表面标本,10个月后从同一些志愿者取标本。  相似文献   
654.
目的 结合组织学染色技术和组织透明化策略研究耳部皮肤中神经纤维和血管的空间对应关系。方法 将耳廓前面和后面的皮肤从其中间软骨仔细剥离,然后直接分别用蛋白基因产物9.5 (PGP 9.5)和鬼笔环肽对耳部皮肤的神经纤维和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组织透明化处理。随后,以全包埋方式将耳皮肤组织裱贴在载玻片上用于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本研究显示PGP 9.5阳性神经纤维伴随鬼笔环肽标记的血管一道从耳廓的基部走行到其外围区域形成耳廓的神经血管网。在传统的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基础上,后续的组织透明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展示耳部皮肤中神经纤维和血管的形态学细节。结论 从方法学的角度来看,组织透明化技术增进了耳部皮肤中免疫荧光标记的可视性,它可能成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用于解析正常和病理状态下耳部神经血管网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55.
为探讨非转移性细胞1(NME1)基因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通过GEPIA数据库及UALCAN数据库分析NME1在SKCM组织中的表达;通过GSCA数据库、GEPIA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析NME1表达水平与SKCM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SKCM患者中NME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可能与NME1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SKCM中NME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NME1在SKCM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NME1的高表达与转移性SKCM患者较低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NME1基因变异与SKCM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NME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主要参与ARF6运输通路、嘌呤代谢、细胞发育的调节、DNA代谢等生物学过程;转移性SKCM中NME1的高表达与CD4+T细胞、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较低的免疫浸润水平相关。本研究表明,在转移性SKCM患者中,NME1...  相似文献   
656.
microRNA-21(miR-21)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miR-21作为广泛研究的miRNA,其在皮肤相关疾病及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表明,miR-21作为一个“广泛因子”,通过抑制不同靶基因(PTEN、TIMP、PDCD4等)的转录翻译过程,影响不同细胞(角质形成细胞、T细胞、纤维细胞等)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同时,还能通过不同信号通路,促进炎症的发生,在皮肤肿瘤、皮肤免疫性疾病、皮肤炎症性疾病、皮肤创伤及瘢痕组织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miR-21在不同的皮肤疾病(黑色素瘤、皮肤鳞状细胞癌、T细胞淋巴瘤、银屑病、硬皮病等)和创伤愈合中的参与机制,旨在深化对miR-21分子在皮肤相关疾病和创伤愈合中的认识,表明miR-21除了有作为皮肤性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潜力和评价药物疗效的能力外,更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为临床治疗难题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57.
6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