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9篇
  免费   1023篇
  国内免费   419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778篇
  2007年   644篇
  2006年   685篇
  2005年   767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343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为实验体系,以细胞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及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为观察指标,检测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病毒唑)、磷羧基甲酸钠(PFA)和苏拉明等4种已知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物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FA、AZTTP(三磷酸AZT)和苏拉明均能抑制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AZT虽无此作用,但能抑制细胞内逆转录酶活性。用~3H-TMP掺入法比较了PFA、AZTTP、苏拉明对体外无细胞系EIAV逆转录酶粗提物和HIV-1基因工程产物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两种逆转录酶对苏拉明的敏感性相近,而HIV-1逆转录酶对PFA和AZTTP的敏感性较EIAV者高约100倍。又以无细胞系中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了1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小柴胡汤对EIAV和HIV-1逆转录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IC_(50)为717μg/ml和700μg/ml(生药浓度)。小柴胡汤对两种病毒感染细胞中抗原的表达和HIV引起细胞病变都有抑制作用,对HIV-1的抑制比EIAV强。这些结果表明,EIAV-DELDC体系可考虑作为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72.
73.
74.
近年来,随着体外净化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家庭的日益小型化,使得自体骨髓移植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至今仍未找到理想的净化骨髓的方法,从而使自体骨髓移植在CML中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CML是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变化  相似文献   
75.
76.
77.
痘苗病毒天坛株非必需区与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水蝉  阮力 《病毒学报》1992,8(4):293-302
  相似文献   
78.
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的组建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枫  侯云德 《病毒学报》1992,8(3):210-217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了中国广东汉族健康人群apoAI-CⅢ-AIV基因簇DNA限制性内切酶PstI、SstI和EcoRI片段长度多态性。其中等位基因P_1,P_2,S_1,S_2,R_1和R_2的频率分别为0.98,0.02,0.96,0.04,0.90和0.10。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y氏遗传平衡,与其他种族比较,本文结果显示中国广东汉族人P_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日本人、亚洲印第安人和高加索人,S_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日本人、菲律宾人、沙特阿拉伯人和亚洲印第安人,而与高加索人相近,R_2等位基因频率稍高于高加索人。不同种族间apoAI-CⅢ-AIV基因簇DNA多态频率无疑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单独或联合作用所致。对P_1、P_2,S_1、S_2和R_1、R_2构成的单倍型和连锁平衡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单倍型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0.
采用频次拟合、聚集度测定和参数分析等方法,对稻田鼠害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鼠害多属负二项分布,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呈现聚集分布型。聚集分布的出现,主要系稻田环境异质性所致,但鼠害株平均每丛2.3株以上时,则鼠类行为特性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