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半导体激光辐照DNA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半导体激光等辐照源对DNA辐照,研究激光、紫外、普通红光对DNA吸收光谱的影响。发现激光(660nm)与紫外(峰值波长254nm)均能使DNA吸收峰值改变,表明它们均能被DNA吸收,与DNA发生作用,从而使DNA构型发生变化,但激光、紫外与DNA作用机理是不同的。而普通红光(峰值波长660nm)对DNA光谱无甚影响,这说明了激光与DNA作用的非线性共振吸收存在。并发现在激光辐照DNA时,激光剂量不同以及DNA溶液浓度不同,对DNA光谱的影响也不同。这些结果对激光育种和激光生物学实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麦染色体G带技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立  杨晓峰 《遗传》1988,10(2):11-12
染色体G带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推动了人类细胞遗传学在近几年中的迅速发展。可是,在植物方面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很有限,因为它仅能显示C, N及Q带。这些带纹在每条植物染色体上数量太少,且多数集中在染色体端粒、副溢痕和着丝粒附近。为此,突破G带技术已成为植物染色体分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淋球菌基因探针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对百草枯所致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早期诊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以4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入院时百草枯的血药浓度,并据此将患者分为0~5mg·L-1组、5~10mg·L-1组、> 10mg·L-1组,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内血肌酐(SCr)、尿素氮(Urea)、ScysC的水平.结果:不同的百草枯血药浓度组SCr和Ure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mg· L-1组ScysC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5~10mg·L-1组及>10mg·L-1组Scys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入院第1天内5~10mg· L-1组及>10mg· L-1组的ScysC异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各组SCr和Urea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ScysC能更早地反映APP所致AKI,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性,可能是APP发病早期一个较SCr、Urea更敏感反映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辐照外源DNA导入番茄后 ,供体叶形不但在D1 代上得到表达 ,而且能遗传到D2 代。并且在D1 代 ,其果形、果实大小以及VC 含量等都有明显变化。为验证该技术的效果和重复性 ,又进行了第二期辐照外源DNA导入番茄试验 ,发现在D1 代幼苗中 ,供体的显性基因正常叶形 ,仍有一定的几率在受体中得到表达 ,结果与第一期试验相同。野生种番茄DNA经辐照作供体导入后 ,也获得了野生种叶形在受体中得到表达的D1 代植株。说明辐照外源DNA导入番茄技术效果好 ,重复性好 ,便于进行远缘杂交。  相似文献   
7.
给小鼠腹腔注入AM F 能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并且能影响瘤苗的免疫效果,由原来70% 的保护率下降至33.3% (P< 0.01)。而NDV 等病毒能降低AM F 的抑制作用,由30% 的存活率上升为60% ~70% (P< 0.01)。当抗病毒抗体存在时,又失去了病毒拮抗AM F的抑制作用,由60% ~70% 的存活率下降为20% ~30% 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脊髓灰质炎病毒3个型别参考毒株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资料,首次试用Kimura的分子进化理论和计算方法,推算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型间的进化距离、分歧进化时间及病毒蛋白质氨基酸的替换率。结果表明:(1)型间毒株相互进化距离大致相等;(2)三个型病毒是由一个共同祖先病毒在距今约1—2千年以前几乎同时分歧进化而来;(3)型间毒株蛋白质氨基酸替换率也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9.
植物染色体G带及螺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采用胰酶,尿素,SDS和NaOH原位诱导黑麦,小麦和蚕豆染色体G带和螺旋的结果,所得的G带带纹众多,分布于整个染色体上,带纹数目与染色体收缩程度相关,个别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带纹可以配对,一些晚前期染色体的带纹已达高分辨水平,G显带处理时间过长,染色体螺旋结构往往被诱导出来,螺纹数与染色体收缩程序有关,螺旋方向具有多样性,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植物染色体G带到螺旋的转化现象,在光镜下显G带的染色体在扫描电镜下呈现出螺旋的特征,作者还对植物染色体G带与螺旋的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HTLV—Ⅲ和致淋巴腺病变病毒(LAV)做为AIDS病毒(现称HIV)的代表毒株,在形态.致病性等性质上很相似,但基因组组成有些差异(核酸的多态性)。我们用电子计算机对这两株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酶切位点分析,显示了它们在酶切点上的异同,为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方便。选用的64种酶,为《分子克隆》一书中所列的重组DNA技术最常用内切酶,计算机为美国IBM公司微机IBM—PC,程序自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