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光镜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二龄雄幼虫蜡腺的超微结构和虫体表面的蜡孔及蜡丝形态。重点研究了蜡腺各组成部分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22.
张子有  马宏宝 《昆虫知识》1990,27(5):304-305
白蜡虫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白蜡的产量,白蜡虫质量检验应包括感官指标和生物学指标。根据指标将白蜡虫划分为5个等级,它能反映白蜡虫的质量与产蜡能力。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了我国白蜡虫产卵生物学特性,其显著特点是白蜡虫前期产的卵为雌卵,后期产的卵为雄卵。  相似文献   
24.
环境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蜡虫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资源昆虫,白蜡虫分泌的白蜡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工原料。研究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对白蜡虫泌蜡的影响,试验种群和自然种群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在15~25℃下能正常分泌白蜡和生长发育,在30℃以上的持续恒温下,白蜡虫能分泌白蜡,但泌蜡量低,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化蛹,2龄末期死亡;在高湿度(年相对湿度〉80%)、低光照(〈1600h/a)条件下,白蜡虫泌蜡量高,但种群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雌虫死亡率高,不能完成生活史。多因素分析表明,白蜡虫泌蜡对温度不敏感,影响白蜡虫泌蜡的关键因子是湿度和光照,适于白蜡虫泌蜡的环境因子为:温度15~25℃、年降雨量1300~2000mm,年相对湿度〉80%,泌蜡期5~8月份的相对湿度〉90%,年光照时数〈1600h/a。根据在峨嵋、昭通、昆明等地对白蜡虫的生态适应性观察和分析,白蜡虫泌蜡高的环境不是白蜡虫适生区域,白蜡虫适生区域主要生态指标为:年均温11~16℃,降雨量800~1200mm/年,年相对湿度65%~75%,年光照时数为1900~2500h/a。  相似文献   
25.
金属离子和脲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欣平  舒畅  杨芳  刘克武  喻东 《昆虫学报》2002,45(3):318-322
各种金属离子及脲对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有不同的影响。从白蜡虫雌成虫中分离纯化得到碱性磷酸酶,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及脲测定酶的活力。一价金属离子Na+、K+、Li+对酶活力没有影响。碱土金属离子Ca2+、Mg2+、Ba2+对酶有激活作用,激活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a2+、Ba2+、Mg2+。第一过渡金属离子中,Mn2+、Co2+、Ni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Zn2+、Cu2+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对酶有抑制作用。Ca2+激活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效应。Cu2+抑制作用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效应。脲对碱性磷酸酶有变性失活作用,按脲浓度可分为低于3 mol/L和高于3 mol/L两种类型。低浓度的脲对白蜡虫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表现为混合型效应。  相似文献   
26.
【目的】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在育卵期会大量分泌吊糖(蜜露),前期研究发现吊糖容易受到真菌的侵染,但是白蜡虫吊糖的生物学意义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了解白蜡虫吊糖的成分以及该时期雌成虫基因表达特点,为更深入的了解白蜡虫分泌吊糖对于白蜡虫发育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对吊糖分泌期的白蜡虫雌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吊糖组分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对转录组与代谢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在白蜡虫吊糖组分中,麦芽糖醇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乳糖醇,之后为海藻糖、水苏糖等其他种类糖物质,此外,还含有多种少量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代谢物质或次生代谢物质;关联分析表明,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碳代谢(Carbon metabolism)和氨基酸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占主要部分;与N-聚糖生物合成(Various types of N-glycan biosynthesis)相关通路的基因家族在白蜡虫发生了收缩;与代谢产物关联的基因Q96JB1家族也发生了收缩,该基因与吊糖中的L-谷氨酸、乳清酸盐以及柠檬酸盐相关。【结论】白蜡虫吊糖主要成分不利于天敌寄生或者与其它昆虫形成互利共生,一些与吊糖成分相关的基因家族在白蜡虫中发生了收缩,说明白蜡虫吊糖可能是其分泌的不利的或多余的代谢物。  相似文献   
27.
脂酰辅酶A还原酶(FAR)可将脂酰辅酶A还原为相应的脂肪醇,在白蜡生物合成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白蜡虫Ericerus pela far3基因c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ORF)1 566 bp。对白蜡虫FAR3编码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FAR3与人类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物种的FAR聚为一支;成功构建pET-30a eGFP/EpelFAR3原核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在浓度为0.05 mmol·L-1的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6 h后有较高的蛋白表达量;经Western blot验证,表达蛋白分子量与预估蛋白分子量符合;质谱分析蛋白质分值为3 900,肽段覆盖度74%,所得肽段与理论序列相符;利用底物C24脂酰辅酶A、C26脂酰辅酶A、C28脂酰辅酶A和C30脂酰辅酶A对原核表达蛋白进行活性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进行蛋白活性验证,没有理论产物相应脂肪醇的生成。本研究中白蜡虫far3 cDNA ORF的获得及原核表达的实现,为进一步的功能和组织表达定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徐天瑞  刘晨光 《昆虫学报》1997,40(3):283-287
白蜡虫Ericerus Pela的马氏管由两条黄色膨泡串状的端管和一条公共管构成,通过公共管与消化道相连。端管和公共管细胞结构相似,都具有非胶原质的基膜,高度发达的基褶, 长而致密的微绒毛,微绒毛无线粒体插入,细胞质中线粒体少,且随机分布。细胞质的绝大部分为两种矿质-尿酸颗粒结晶所占据,一种为不规则结晶,另一种为轮纹状结晶。白蜡虫马氏管可能发生了合胞化,其排泄方式可能是一种以滞留排泄为主,离子梯度排泄方式为辅的特有的排泄方式。  相似文献   
29.
不同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2002,45(1):86-90
在15、18、21、24、27和30℃恒温下,观察了温度对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组建了相应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白蜡虫花翅跳小蜂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1℃和499.4日·度。27℃时发育历期最短,产卵量、产卵率和卵孵化率最高。24℃时雌虫怀卵量最多,3~5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最高。6种温度下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种群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5%、25.2%、50.3%、68.2%、49.8%和38.1%。24℃时世代存活率、种群趋势指数、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力均高于其它温度处理。24℃和27℃时种群加倍时间只需12天。18℃时种群出现负增长,15℃时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不产卵,不能繁殖下一代。  相似文献   
30.
应用多时相、多来源遥感数据,采用图像融合和图像标准化等综合手段,分析了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1978—2005年林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7年来,该区域林地总面积从265.82km2增至346.45km2,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率显现区域不均衡性,植被变化呈现轻度破坏、初步恢复和全面恢复3个发展阶段.林地重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987年以前,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向北迁移,1987年以后,其重心向南逐渐回归.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则持续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治理的影响明显.流域经过10余年的治理,林地植被受人类干扰逐渐减少,覆盖度>60%的林地面积达到217.88km2,占流域林地总面积的62.9%,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