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9篇
  免费   545篇
  国内免费   384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932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902篇
  2008年   863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80篇
  2002年   659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人工合成的六种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作为杂交探针,对10例β-地中海贫血病人及其父母的β-珠蛋白基因进行分析,鉴定出六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1)TATA Box-28 A→G;(2)IVS-1n.5 G→C;(3)Codon 17 A→T;(4)codons 41—42—46p;(5)Codons 71—72+A;(6)IVS-2 n.654C→T。本文分析的中国人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中,上述六种突变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0%,40%,20%和15%。  相似文献   
32.
诱导小麦-天兰偃麦草-黑麦三属杂种花粉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法国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天兰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 of Agropyron glaucum)的杂交后代中的中间类型3号和5号杂交。由此获得的三属杂种F_1性状介于亲本之间,兼有三属亲本类型的特征,呈中间类型。用马铃薯-Ⅱ培养基培养三属杂种F_1的花药,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入190-2培养基进行分化,已成功地诱导出一批三属间杂种花粉植株,并用Giemsa显带技术鉴定花粉植株的染色体组组成。  相似文献   
33.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中国角盘兰属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
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分布区内各地区的分布作了分析,统计了各地区不 同等级分类群的频度,认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最大的频度中心、 多样性中心和特有种的分布中心。 文中还讨论了乌头属内的演化关系,以及本属与邻近属的 系统发育关系,发现在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既有许多原始类群,又有大量的进化类群,提出 了本亚区不但是本属植物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而且是活跃的分化中心。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以及本亚区复杂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中国荚蒾属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数值分类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国产荚蒾属 Viburnum 所有72种的分布式样进行 了研究,旨在为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工作提供若干依据。中国荚蒾属的遗传变异中心是在中 南部而不在南部或西南部的事实强烈地暗示这是一个亚热带性质的属。 四川西南部是西部 特有成分最密集的地区。尽管横断山脉地区地形复杂,但那里只有几种荚蒾属植物。台湾的 种主要是亚热带性质的,而且大多数与大陆的种相同。这些种的分布式样展示我国台湾在区 系地理上与我国大陆或甚至日本有着比马来西亚地区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本文总的结论大 体上与吴征镒教授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分区相符,但在某些次要方面有所不同。作者还 讨论了种的分布式样与自然地理、气候和植被的联系。  相似文献   
37.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8-228
198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全国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13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摘要153篇,分别在大会、分组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按其交流内容可分三个方面:1.植物细胞显徽结构;2.植物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培养;植物染色体核型,组型及其变异。  相似文献   
38.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8,(2):169-178
<正> 本稿亦为作者的讲学稿之一。原来是不打算作为独立的专题,而把内容分散在以前几次讲学中简略提及,但多次讲完后,均被要求集中材料专题讲述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将这专题的材料集中,写成此讲学稿。由于蕨类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长,问题错综复杂,在选材方面仍需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希望能将这一学科的全面的、真实的历史写好。本稿仅为作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广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39.
中国的红树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沿海盐滩和河川出口的冲积盐性土上,包括24个科,47种,属于东方群系。从广西钦州湾开始经北海港,沿雷州半岛的海安分为两支,一支往南经海南岛的儋县新英港,向东经琼山县的东寨港和文昌县的清澜港,沿着东海岸至崖县的三亚港,又折向北到达东方县的八所港;另一支向东北经湛江的赤坎,阳江的海陵岛,台山的上下川岛,中山的三灶岛,新会的崖门,再沿海岸往北至福建的福鼎和台湾的新竹港。根据我国红树林的主要构成种类、外貌、生境,大致可分为3大群系和10个群落。(1) 矮灌木群系——这个群系多见于纬度稍高的海滩前缘,包括海榄雌群落和桐花树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处于前期阶段。(2) 高大稠密灌木群系——这个群系由于气温、年降雨量的差异和土壤性质的不同,组成这个群系的种类也有不同,不过都是以红树族的种类为建群种,它包括4个群落:红树群落、红海兰群落和角果木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属于中期阶段。(3) 乔木群系——这个群系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东北和东部海岸,所在地一般地势较高,前缘地带每日潮涨仍有海水浸淹。后缘地带只有每月大潮时才有海水到达,土壤比较固结,它包括木榄群落、海莲和尖瓣海莲群落、海桑群落及半红树林水椰群落。这些群落在演替上是处于后期阶段。组成我国红树林的种类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角果木是优质单宁的原料,有些种类经过发酵处理成为高营养的饲料和肥料。此外,沿海浮游生物的产量有红树林比无红树林的地带高达7倍,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的经营和保护应采取积极态度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
观察到以前描述的中国兔猴不同种的特征在禄丰的全部中国兔猴标本中交叉地存在、并通过连续的中间表现型而衔接,本文建议石灰坝中国兔猴是厚齿中国兔候的同种异名,因而前一名称应予取消。以犬齿和下第四前臼齿为材料研究了中国兔猴的两性差别。本文使用双变量分布确定两性重叠分布的测量性状的性别差异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