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罗建  汪书丽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8):1704-1705
描述了桔梗科蓝钟花属裂叶蓝钟花(Cyananthus lobatus Wall.ex Benth.)的一个新变型——白花裂叶蓝钟花(Cyananthus lobatus Wall.ex Benth.f.albiflorus J.Luo et S.L.Wang)。原变型的花冠为紫蓝色至淡蓝色,而新变型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12.
白花牛角瓜根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萝藦科植物白花牛角瓜的根部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1-O-methyl-guaiacylglyc-erol(1)、ω-hydroxypropioguaiacone(2)、C-Veratroylglycol(3)、Ficusol(4)、(+)-丁香脂素(5)、9α-hydroxypinoresinol(6)、对羟基苯甲醛(7)、尼克酰胺(8)。以上化合物皆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 Linn.)和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 Linn.)的脂溶性成分,经GC-MS分析,从地胆草中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3.72%;从白花地胆草中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占总脂溶性成分的82.08%。地胆草和白花地胆草在萜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试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地胆草与白花地胆草的脂溶性成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活性,且白花地胆草的抑菌活性强于地胆草。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桂林产的白花丹茎中不同月份的白花丹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54 nm的条件下,白花丹醌在0.00048~0.0240 m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6.9%~100.0%,白花丹茎中白花丹醌含量10月份最高,这时也是白花丹茎生物产量的高峰期,说明10月份是白花丹茎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刺叶柄棘豆的一个新变型--白花刺叶柄棘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描述了棘豆属(豆科)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blla Ledeb.)的一个新变型:白花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 Ledeb.f.albiflora Z.Y.Chang,Z.H.Wu et L.R.Xu。原变型的花冠为红紫色或蓝紫色,而新变型的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16.
刘美艳  张健  张伟 《广西植物》2004,24(2):174-177
Ca2 + 处理能缓解冷胁迫时白花苜蓿叶片叶绿素的降解速度 ,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和Vc的含量 ;还能保持冷胁迫时细胞膜透性的稳定 ,减少O 2 和MDA的积累 ;维持较高的SOD和P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硫灯或氙灯具有不同的红光/远红光比例(R/FR,前者为1.5,而后者为1)。研究结果表明,硫灯照射下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与太阳光下相似,能正常合成花青素;而氙灯照光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中的花青素合成受到严重抑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的花青素含量仅为前者的1/9。进一步在硫灯下培养红光/远红光受体(光敏素B族)单突变和双突变的番茄幼苗中,发现单突变体phyB1和双突变体phyB1phyB2的叶片花青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分别为野生型的1/3和1/15,由此推测花青素合成途径受到了红光/远红光比例的影响。HPLC结果又表明,硫灯和氙灯照光生长的番茄幼苗叶片中黄酮醇总量没有显著差异。我们推测氙灯下番茄幼苗花青素合成过程可能抑制位点是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或白花色素双氧酶两个催化步骤。  相似文献   
18.
白花独蒜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植物名称白花独蒜兰(Pleione allbiflora). 2材料类别种子、原球茎. 3培养条件种子播种培养基:(1)KC[1] CM 100mg·L-1(单位下同) AC 2 g.L-1.拟原球茎诱导培养基:(2)MS NAA 1.0;(3)MS 6-BA 1.0;(4)MS NAA 1.0 6-BA 0.2;(5)MS NAA 0.2 6-BA 1.0.生根壮苗培养基:(6)Hypenox2号(N:P:K=20:20:20,美国Hyponex化学公司产品)2 g.L-1 NAA0.5 香蕉匀浆100 ml.L-1 AC 2 g.L-1.以上培养基分别附加1.5%蔗糖、0.8%琼脂,pH5.4.培养温度(25±1)℃,光照度1 000~1 500lx,光照时间14 h·d-1;种子播种后暗培养2周,再转入光下培养.  相似文献   
19.
白花败酱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方法,对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Juss)茎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研究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白花败酱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2;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2x=22=10m 4sm 4st 4t,第2、3、4、5、8号染色体为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6、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第1、10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第7、9号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基数x=11,该染色体组内最长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值为3.037,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共4条,占总数的36.4%,则白花败酱的核型类型为2B型.  相似文献   
20.
从著名藏药白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 Hand.-Mazz)的水溶性部分分离到2个新三萜皂甙-刺参甙K(1)和刺参甙L(2),以及一个已知三萜皂甙mazusaponinⅠ(3)。应用波谱和化学方法,刺参甙K和刺参甙L的结构分别鉴定为3-O-α-L-arabinopyranosyl-(1→)-β-D-xyl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1)和3-O-β-D-glucopyranosyl-(1→3)-α-L-arabinopyranosyl siaresi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