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AGEs通过刺激SDF-1/CXCR4轴信号系统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值、迁移、管样结果形成的影响以及AMD3100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MD3100作用于浓度为200mg/L的AGEs共孵育的CMECs24h,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干扰浓度(抑制效果居中).随机选取加入AGEs200ml/L的CMECs,加入合适浓度的AMD3100,分别作用24、48、72h,采用MTT法测定AGEs处理前后细胞增值率的变化,并检测AMD3100对增值率的影响;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实验检测对CMECs血管新生的影响和AMD3100对其阻断作用的影响.结果: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在24h、48h、72h有显著增强;并促进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管样形成(vs P<0.05);CXCR4受体阻断剂AMD3100作用于细胞后,可以显著阻断AGEs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和管腔形成(vs P<0.05)的影响.结论:AGEs在早期显著增强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DF-1/CXCR4轴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2.
2020年5至9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向塘机场七里港火车桥底、高访立交桥底、横岗铁路桥底和浙江省衢州市衢州机场西山村涵洞分别捕获到1号(雌性)、4号(2雄性、2雌性)、2号(2雄性)和1号(雌性)鼠耳蝠。上述鼠耳蝠体型较小,头体长42.89 ~ 51.41 mm,前臂长40.18 ~ 42.22 mm;头骨较小,脑颅略低,顶部平缓,矢状脊不明显,吻长较短,吻宽较长,超过眶间宽,颧弓纤细且发达,宽度明显超过后头宽,明显区别于该地区已报道的鼠耳蝠物种。通过外部形态鉴定以及Cyt bCOI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鉴定上述标本为东亚水鼠耳蝠(Myotis petax),且该种是在江西省和浙江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上述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3.
饲喂肉杆菌Hg4-03对贡嘎蝠蛾幼虫肠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贡嘎蝠蛾幼虫肠道优势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sp.)Hg4-03作为食物添加剂对实验室饲养的4龄贡嘎蝠蛾幼虫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16S rDNA序列与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健康幼虫被随机分为处理组1、处理组2和对照组,两组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浓度肉杆菌Hg4-03的天然饲料,对照组只饲喂天然饲料。14 d和28 d后每组随机解剖6条幼虫,收集肠道样品,经细菌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DGGE分离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图谱分析。【结果】饲喂肉杆菌Hg4-03后幼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处理组幼虫肠道中肉杆菌Hg4-03含量增加,且处理组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量也明显增加。【结论】将肉杆菌Hg4-03作为益生菌饲喂贡嘎蝠蛾幼虫有助于维持幼虫肠道菌群多样性平衡,这为贡嘎蝠蛾人工或半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四川省菊头蝠科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8月,笔者在调查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时,发现了一只菊头蝠,虽然外形和皮氏菊头蝠相似,但耳更大一些,鼻叶也更宽阔些。经鉴定为云南菊头蝠,并且为四川省哺乳类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995.
广东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用蝙蝠的新鲜肺组织和尾椎进行组织培养,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3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并进行摄影、剪贴和测量。分析了广东地区5种菊头蝠的核型,即小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角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中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大耳菊头蝠的核型为2n=62,FN=60;中华(栗黄)菊头蝠的核型为2n=36,FN=60。大耳菊头蝠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角菊头蝠和中菊头蝠的核型与前人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中华(栗黄)菊头蝠的核型(2n=36)与张维道报道的鲁氏菊头蝠相同,而与印度和斯里兰卡产R.rouxii的核型2n=56迥异。最后对东亚地区菊头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究神经根管减压术对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对照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法,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实施神经根管减压术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降低,且试验组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治愈率较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IL-1α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于湖南省永州市铜岩洞采集到14只蝙蝠,经鉴定为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报道了该物种体型和头骨特征,并与浙江和安徽样本进行比较.大足鼠耳蝠发出典型的下扫调频声波,其低峰频、短时程的声波特征以及强壮的后足和锋利的爪等形态特征与其在水面"拖网式(trawhng)"捕食鱼类的捕食...  相似文献   
999.
麦长管蚜的低温适应性及陕西杨凌小麦田春季虫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低温条件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存活率和快速冷驯化反应,以期为该虫耐寒性的研究和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麦长管蚜实验室种群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1龄若蚜和未产仔成蚜分别在-7.0~-11.0℃极端低温下暴露3 h和在0℃冷驯化1~5 h后暴露于致死温度3 h,再转移至15℃72 h后的存活率;调查自然条件下陕西杨凌小麦整个生育期麦长管蚜的种群动态。【结果】麦长管蚜1龄和2龄若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小,分别为-27.4~-19.2℃和-27.3~-18.3℃;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27.4~-10.7℃,-26.7~-12.5℃和-26.7~-11.2℃。麦长管蚜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加均显著升高,其中成蚜的过冷却点显著高于1龄和2龄若蚜。3龄若蚜、4龄若蚜和成蚜的过冷却点在不同翅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温存活率分析表明,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的致死温度(80%死亡率)分别在-10.5℃和-8.1℃左右。0℃快速冷驯化显著提高了麦长管蚜1龄若蚜和无翅成蚜在极端低温下的存活率,其中冷驯化2 h时的存活率最高。2018-2019年小麦生育期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能以孤雌生殖若蚜和成蚜在陕西杨凌越冬。【结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低温适应能力,在陕西杨凌能以孤雌生殖蚜成功越冬。因此,其本地越冬存活个体是陕西杨凌小麦田的早春虫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安氏白腹鼠(Niviventer andersoni) (Thomas, 1911) 是中国特有种,也是白腹鼠属体型最大的种类。这一物种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形态分化也缺乏系统分析。化石记录显示这一物种在第四纪晚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川黔地区中低海拔环境,然而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和专著均显示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分布区较为狭窄,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本文通过检视国内外主要动物博物馆馆藏标本,结合课题组近十年来的野外采集,对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综合利用采集记录和博物馆馆藏数据对这一物种的分布范围进行修订。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这一物种具有3个遗传支系。安氏白腹鼠指名亚种包含于四川盆地周边山脉与华中、华南支系,安氏白腹鼠哀牢山亚种分布于云南西南及藏东南支系。基于头骨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安氏白腹鼠不同地理种群已产生显著的分化。安氏白腹鼠现生种群从中国西藏东南地区到秦岭,甚至武陵山地区中高海拔森林环境均有分布,但与第四纪晚期这一物种的化石分布记录相比,现生种群分布海拔已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