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或瘢痕皮瓣修复烧伤后鼻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鼻翼缺损患者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64岁,平均35.3岁。其中面部深Ⅱ度烧伤12例,Ⅲ度烧伤6例;病程8个月~7年。应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修复11例,鼻唇沟瘢痕皮瓣修复7例。缺损面积最大者为1.8×2.5 cm2,最小者为0.7×1.3 cm2。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18例鼻翼缺损患者外观均明显改善,皮瓣外形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术后鼻部瘢痕不明显,供区鼻唇沟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保留残存鼻翼的解剖结构,利用鼻唇沟扩张瘢痕皮瓣或瘢痕皮瓣重建鼻侧背部结构,是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2.
叶位整形是一项促进烟叶生长和品质提高的栽培管理措施,为明确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我们在白肋烟主产区—湖北省恩施州研究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白肋烟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CCI值)、各器官生物量和上下位叶片中多酚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叶位整形显著影响了白肋烟生长和烟叶多酚物质含量,不但增大了不同叶位烟叶的叶面积及CCI值,还协调了各器官生物量、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以及不同叶位烟叶中多酚物质的含量;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的生长影响不同,即旺长期整形(WZ)处理对白肋烟整株的促进作用较好,而团棵后期整形(TH)处理仅对上位叶效果较好。本研究采用的叶位整形栽培管理技术在保证白肋烟产量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3.
目的:考察蚓激酶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生物学功能影响,初步阐明其防治瘢痕疙瘩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KF为体外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蚓激酶低、中、高剂量组;应用药物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测定人KF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划痕法测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5 U·mL~(-1)、10 U·mL~(-1)和20U·mL~(-1)蚓激酶溶液干预后,人KF增殖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成正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蚓激酶组的划痕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MMP2、MMP9表达也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蚓激酶可调节人KF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凋亡、下调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防止瘢痕疙瘩的生长和侵润,为蚓激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新型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的效果。方法:50例成熟瘢痕患者,包括31例痤疮疤痕,19例外伤或手术疤痕。均采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进行功率为70~90Watt的滑动式或定点式治疗,每4周治疗一次,共治疗2~5次,通过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统一衡量标准对比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成熟瘢痕表现为身体各部位分布形状不规则形状皮肤组织凹陷或轻度增生。通过临床指标评分,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2%。疗效显著18例(36%),有效22例(44%),轻微改善11例(22%),无效9例(18%)。结论: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能显著改善成熟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凸凹程度,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成熟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β-catenin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织和瘢痕疙瘩中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将针对人β-catenin基因设计合成的3对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出干扰人瘢痕成纤维细胞β-catenin基因表达的最佳siRNA。通过siRNA沉默β-catenin表达后,采用MTT法检测KFB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通过转染β-catenin siRNA降低其表达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凋亡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沉默β-catenin能够显著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CSP患者8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19例,采用药物甲氨喋呤保守治疗;B组患者30例,行B超引导下人工流产术治疗;C组患者4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愈率最高、血清β-HCG恢复至正常时间最短、治疗后阴道出血量最少,其次为B组,最后是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d、7d,B、C两组血清β-HCG下降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5),尤其是C组在治疗后第7d的下降幅度最大;B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C组及A组,但输血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CSP具有治愈率高、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其临床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确诊为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阴道手术组),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宫腔镜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宫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阴道手术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宫腔镜手术组30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8例因术中子宫穿孔改行腹腔镜或经腹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成功率为73.3%显著低于经阴道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58±6.1)mL]及住院费用((8833.04±491.5)元)明显低于经宫腔镜手术组[(69.03±7.8)mL](P0.001)、(14908.79±325.5)元(P0.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两种术式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阴道治疗外生型CSP可行性强于经宫腔镜手术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紫胶虫的寄主植物久树抚育对紫胶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云南元江和红河干热河谷区中的久树分别进行截干和修枝整形处理,调查有效枝条的萌发能力和紫胶产量。结果表明,截干高度及截干处的平均直径对有效枝条的总长度和数量无显著影响,但截干位置的分支数量与有效枝条的总长度和数量显著正相关。保留12支左右枝条的中度模式的修枝整形较轻度和重度模式中有效枝条的长度、直径和表面积更加有利于紫胶生产;截干的高度和截干处平均直径对紫胶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截干位置的分支数量、萌发的有效枝条总长、数量和着胶枝长与紫胶产量显著正相关,中度模式的修枝整形亩产和单数紫胶产量最高。截干和修枝整形能够影响紫胶的产量,对寄主植物合理的抚育有助于提高紫胶产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寻求瘢痕组织的康复疗法。方法 :家兔 2 0只 ,在臀部一侧人工形成瘢痕。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 0只。对激光治疗组家兔于术后第 3天开始用低能量 He Ne激光照射治疗 ,每天一次 ,每次1 5分钟 ,连续照射 1 0天。于术后第 2 0天 ,将家兔全部处死 ,对每只做过实验的臀部 ,均整块地切其软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激光治疗组感染消失和切口愈合平均天数分别为 4 .2天和 5.9天。对照组感染消失和切口愈合平均天数分别为 1 2 .9天和 1 4 .8天。显微镜下可见表皮增厚 ,瘢痕及横纹肌退变等异常改变。这些变化以激光治疗组为最轻 ,与对照组比 P<0 .0 1 ,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应用 He Ne激光照射治疗 ,有防治瘢痕形成及促进瘢痕软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司晋红  顾瑛  刘凡光 《激光生物学报》2000,9(3):232-235,F003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本文阐述了局部和全身因素对其形成的影响机制,并对其临床治疗方法的现状和将来的可能性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