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干预,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同时将发生残胃癌患者与未发生残胃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残胃癌,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残胃癌,发生率为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年龄、性别、HP感染上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组采用毕Ⅰ式2例,毕Ⅱ式7例,Roux-Y式1例;未发生残胃癌组采用毕Ⅰ式82例,毕Ⅱ式74例,Roux-Y式14例,残胃癌组首次手术溃疡位置以十二指肠球部为主,未发生残胃癌组以十二指肠球部、胃体部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证实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属于残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残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手术吻合方式、首次手术溃疡位置,同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会增加术后残胃癌发生风险,应加强引流管干预、并发症干预,并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综合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未显露喉返神经;研究组57例患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1d、4d、7d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钙离子(Ca2+)水平,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d、4d、7d的血清PTH、C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可有效预防暂时性喉返神经和甲状腺功能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单孔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行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切口长度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用于气胸患者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因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35.9±3.4)h及(39.6±3.0)h,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0.7±2.7)h及(54.8±3.2)h,下床行走时间分别为(49.9±2.6)h及(53.6±3.2)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1.7)d及(9.2±1.8)d,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11%及23.4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可有效加速患者的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6.
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8例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施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10例,保守治疗2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6例。结果:3例术后过早拔管发生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胆肠吻合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余术后良好。结论: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三叶因子1(TFF1)、热休克蛋白70(HSP70)、天冬氨酸-天冬酰胺β羟化酶(ASPH)与原发性肝癌(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PHC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9例以及未复发组34例。比较两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差异,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术前TFF1、HSP70、ASPH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为多发、有血管侵犯的患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多发肿瘤、血管侵犯及术前TFF1、HSP70、ASPH高水平是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FF1、HSP70、ASPH联合检测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明显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704、0.713、0.707。结论:术前TFF1、HSP70、ASPH与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H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的本院2018年08月至2020年07月期间295例翼状胬肉患者(共44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联合组(150例,共224只眼)和参照组(145例,共218只眼),参照组病患仅择取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联合组病患于以上基础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病患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1周、1个月、3个月)的BUT、SIt、UCVA、CAD、CAA,统计病患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UT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而在术后1月和3月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BUT在术后1周对比差别明显(P<0.05),而其他时间点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前术后SIt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月和3月的两组UCVA均高于术前(P<0.05),而两组在各时间点UCVA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CAD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而两组角膜CAD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CAA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WR比例显著降低,AR、OA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复发率联合组(6.67%)与参照组(32.26%)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 ,老年翼状胬肉病患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对患者早期眼表无较大影响,两种术式均不影响泪液分泌,且能够改善裸眼视力、散光度及轴向,但联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8 例,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9 例。对照组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观察组行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效果、 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手术风险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肠胃功能恢复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 发症率为5.08%,显著低于对照16.95%(P<0.05);观察组保肛率达到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66.10%(P<0.05);两组2 年复发率和 转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TME 创伤小,根治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 相近,综合疗效优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