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2.
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的特点,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2年12月新生儿肺炎病原学的情况.结果:125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08株,多株菌混合感染不多.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3.3%,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0.2%,真菌感染只占6.5%.ESBLs及MRSA的检出率较高;细菌的耐药性较强但有自己的特点.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细菌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3.
猪圆环病毒Ⅱ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esease,PCVD)的主要病原,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本病毒可以单独或者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猪只,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育肥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疾病,严重威胁猪只的健康。经过10余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各国对PCV-2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病毒的相关特性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对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4.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70~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4%。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4.3%,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5.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为番鸭"肝白点病"的病原体.该病毒自1972首次从发病番鸭中分离出来后,国内外各学者相继对各自分离株进行了研究,并在病毒特性、病毒基因组及病毒编码蛋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该病毒的特性、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作一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探讨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耐药性以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HAP患者进行病原学、药敏分析以及对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G-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是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所有致病菌均对常规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对患者的预后的Logistic分析其中合并基础疾病、年龄、外市人口、接触肺炎患者以及吸烟、饮酒是影响HA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HAP中进行检测病原菌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继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9.
<正>继2009年全球性H1N1流感大爆发之后,2013年春季发生在中国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流感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与灾难,同时也为流感相关研究提出了重要的科学命题.探索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基础及变异规律、及时预测预警流感发生趋势、提高药物与疫苗的研发能力等重大科学问题,将对中国的流感防控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中国科学家在流感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进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病原学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对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1000 mL、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共培养出54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42.59%)、革兰阴性菌28株(51.85%)、真菌3株(5.56%),主要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敏感率低,均低于17.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均低于或等于25.00%,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或等于80.00%。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以及发生了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