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治老年吸入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组(47例)和无吸入性肺炎组(73例)。分析吸入性肺炎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构成比;单因素分析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相关因素在两组间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7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67.7%)、革兰阳性菌20株(20.8%)、真菌11株(1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口腔疾病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异(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均是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70岁、存在咳嗽反射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鼻饲饮食以及合并低白蛋白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2—2015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结果,为流感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流感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共6 664份,经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988份,阳性率为14.83%。4年中流感病毒优势株交替变化,2012年和2014年的优势毒株为甲3型,2013年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2015年优势毒株是甲3型和B型;0~11岁组和21~31岁组的阳性人数占阳性总数的50.30%。流感暴发疫情61起,其中59起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南宁市2012—2015年流感的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易感人群为婴幼儿、小学生和青壮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及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对控制流感疫情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各血清型之间外毒素(Apx),外膜脂蛋白(OmlA),转铁蛋白B(TbpB)的基因差异,分别对各血清型进行PCR扩增,得到不同的特异性片段,可区分开生物Ⅰ型13个标准菌株血清型中的8个血清型。临床检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一致,将此分型系统用于临床送检的126份肺脏和42份扁桃体的病原学检测,可直接检测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此方法还可以将一些尚未定型的菌株进行归类,弥补了血清学方法的不足,为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念珠菌感染为阴道感染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估计75%的育龄妇女至少患有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的妇女有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严重影响着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被认为是引起下次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动物流感病毒之一。1979年,第一次在猪群中分离到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该病毒随后在欧洲流行。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从2005年起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偶尔可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在江苏、河北和湖南等地区已出现人感染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由此对公共卫生和生猪养殖业均有一定的威胁和影响。本文综述了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及其相关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近年来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发生了多起HFMD的大暴发,而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接壤,往来密切。为了解其边境地区HFMD的流行概况和病原学构成,比较该地区病原优势基因型与相邻地区的变异与进化关系。本研究选取与越南接壤的百色、崇左、防城港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8-2020年HFMD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随机采集这三个地市的375份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鉴定,对阳性毒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及测定,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上下载的各基因型/亚型的代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2018-2020年,广西边境地区的报告发病数、重症数、重症比例(重症/发病)和重症率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除2020年以外,其发病流行曲线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病原谱分析显示,整体上以其他EV为优势循环血清型,且CVA6、CVA16、CVA10和EVA71为该地区的优势病原。同时,2018-2020年期间广西边境流行的EVA71、CVA16、CVA6...  相似文献   
67.
68.
脓毒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精准、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目前,基于病原菌培养的方法仍是脓毒血症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手段,但具有耗时长、灵敏度低等不可忽视的缺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不依赖培养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其中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方法已发展较为成熟。但PCR只能检测已知的特定病原体,临床定量PCR仅用于检测病毒及少数细菌,脓毒血症中的病原体PCR多仅为定性检测。目前,二代测序技术不断成熟并用于临床,成为病原学诊断的有力手段。与血培养等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具有快速、非选择性、可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的优点。现阶段二代测序仍存在公认判读标准缺乏、测序结果与治疗关系不明确、耐药基因检测困难等不足,亦缺乏较大规模的二代测序与传统诊断方法比较验证的研究结果,尚有待更高级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在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考虑中枢感染的4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所有患儿标本同时进行培养,并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检测,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脑脊液培养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脑脊液培养和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脑脊液培养的灵敏度为21.7%,特异度为100.0%;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5.0%;两者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结论:PCR/16sRNA联合核苷酸测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脑脊液培养阴性的病原体,且受抗菌药物影响小,可为临床早期提供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学依据,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70.
B型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型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在全球范围内以与A型流感病毒共流行的方式引起流感的局部暴发或季节性流行,对儿童、青少年、老人等特定人群易感,且感染儿童及青少年后引起的死亡率较高,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B型流感病毒与A型相比更容易引发患者发生并发症,且其在流行季节造成的疾病负担甚至超过A型。近期,特别是2017年入冬后,B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很多地区成为了引起流感发生的优势毒株,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极大困扰。鉴于此,文中从B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流行病学、免疫学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增强人们对该病毒的认识,为B型流感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