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血浆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 2)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的肺癌根治术患者,A组采用全身麻醉+自控静脉镇痛法,B组采用全麻+单次TPVB+自控静脉镇痛方法,C组采用全麻+连续TPVB麻醉法,对比三组的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difference of alveolar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_(A-a)O_2)、1秒用力呼气容量(1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expiratory flow,MMF)等。结果:T3及T4点时,三组的PaO_2、FEV_1、FVC、MMF较T0点明显降低,三组以上指标水平为A组B组C组,P_(A-a)O_2较T0点明显升高,为A组B组C组(P0.05)。三组的MCP-1、PGE2及TNF-α水平在T0点时对比无差异(P0.05),T3、T4点时,三组以上指标明显上升,A组B组C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TPVB超声引导下连续TPBV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可能与其可对患者炎性指标影响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比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单孔与三孔胸腔镜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孔组(n=45,单孔胸腔镜治疗)和三孔组(n=48,三孔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出血量少于三孔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d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升高,且单孔组较三孔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3d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降低,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d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较术前升高,肺总量(TLC)及肺残气量(RV)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2d、术后3d VAS评分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治疗相比,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疼痛,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4.
肺部真菌病是临床上少见的肺部感染,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该疾病认识的增加,临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病缺乏特征性症状,痰真菌检出率较低,易误诊和漏诊。我科对2005年7月~2010年7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肺真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共118例,分为高龄组(≥70岁)26例及非高龄组(<70岁)92例,均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及转移枚数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84.62%,2年生存率为69.23%,非高龄组1年生存率为90.22%,2年生存率为79.34%。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Log-rank x2=3.351,P=0.082)。结论:高龄NSCLC患者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可获得与非高龄患者一样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该术式是治疗高龄NSCLC患者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闭合性胸外伤中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6月~2011年6月选择68例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应用VATS进行探查、诊断,同时进行肺修补、肺楔形切除、肋间血管止血、肋骨骨折固定等操作以及小切口辅助手术。结果:68例经VATS探查损伤情况:肺裂伤30例,凝固性血胸15例,肋间血管损伤10例,肋骨骨折需手术复位、固定12例,肺内血肿形成5例,膈疝3例,胸廓内血管损伤2例。VATS行肺修补术25例,肺楔形切除术7例,血管止血术12例,肋骨骨折复位、固定术12例,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肺叶切除术3例,膈疝修补术3例。VATS手术时间25~125 min,平均71.7 min。术后1~7 d胸腔少量积液、积气9例,少量咯血8例。68例随访2~17个月,平均9.2个月,复查胸片显示患肺复张良好,胸腔无积液、积气。结论:闭合性胸外伤患者应用VTAS诊治,可使诊断及时、准确,患者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朱小刚   《生物磁学》2005,5(4):78-80
电化教育是学习、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直观,能加深理解,丰富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视听并用的优势,加强学习效果,而且还具有迅速及时,覆盖面广,方便自学,收效大等特点,因此普遍受到包括医务工作在内的广大学习的欢迎。有线电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化教育手段。通过有线电视,能提供直观的素材,促进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据研究。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单靠视觉学习记忆的约有27%,单靠听觉学习记忆的有16%。视听并用时记忆力最高可达66%。有线电视声像同步传递信息,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积累。同时,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医生要在基础理论知识之上获得感性知识和医疗经验,手术演示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手术现场由于受到环境、场地等条件限制,能到现场观摩的人数有限,通过有线电视现场直播能扩大收视范围,增加观摩人数,通过增加硬件设施,同台手术能让成百上千的人观摩,大大满足了学习、交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甲强龙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ASA)Ⅱ~Ⅲ级,性别不限,年龄65~8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0):甲强龙高剂量组(M组)和甲强龙低剂量组(C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M组静脉注射甲强龙1 mg·kg-1,C组静脉注射甲强龙0.5 mg·kg-1。于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M组T1和T2时CD3~+水平显著降低(P0.05),CD4~+水平、CD4~+/CD8~+比值有所降低,CD8~+水平有所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和T2时CD3~+、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组T1和T2时CD3~+水平降低,T2时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1 mg·kg~(-1)的甲强龙对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而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0.5 mg·kg~(-1)的甲强龙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胸腔镜局麻下治疗结核性胸膜粘连及包裹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自2014年3月23日-2016年3月23日收治的68例结核性胸膜炎粘连包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接受胸腔镜局麻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穿胸水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29%),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BORG评分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BORG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接受治疗后3、6个月,对照组患者BORG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FVC水平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VC水平明显更高(P0.05)。结论:胸腔镜局麻下治疗结核性胸膜粘连及包裹效果十分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对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QMG评分及随访6个月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QMG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Q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QM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7例,对照组并发症17例,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具有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