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猪胰脏冻干粉时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择8日龄内鸡39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6只,5个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猪胰脏冻干粉.结果:在饲料中添加0.4%猪胰脏冻干粉可提高28日龄肉鸡采食量5.35%、日增重3.96%(P<0.05);猪姨脏冻干粉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偏高,但对提高肉鸡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同时显示,猪胰脏冻干粉可提高肉鸡十二指肠食糜和空肠食糜蛋白酶活性4.41%和14.17%(P<0.05);也显著影响了肉鸡养分表现利用率(P<0.05).结论:猪胰脏冻干粉具有提高肉鸡生长性能、采食量、食糜蛋白酶活性和日粮能量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通信时,传感器节点会对其邻近的人体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磁辐射,并由此引出了温度问题.在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如只考虑节点的能量问题,则可能致使某部分组织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受到损伤,因此,传统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并不能完全适用.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簇头转换算法,综合考虑节点的能量、温度等问题,为各节点设定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簇头节点.从而使传感器节点邻近组织的温度得到控制,并且各节点的剩余能量也较为均匀.与传统的算法相比,降低了网络节点对人体的损伤,同时延迟了第一个死亡节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83.
摄食对南方鲇耗氧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 /kg/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静止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58.8±11.4mgO2/kg/h和76.1±2.5mgNH4 /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0.8±1.4h和10.1±0.9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3h和37.2±2.8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88.3±2.7mgO2和23.1±1.7mgNH4 。实验结果显示,鱼类排氨率在摄食后的变化过程与其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南方鲇的SDA总耗能的79.4%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相似文献   
84.
夏季绿洲生态环境对荒漠背景地表能量过程的扰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王胜 《生态学报》2005,25(10):2459-2466
利用观测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敦煌绿洲与周围荒漠戈壁背景地表过程的差异,揭示了绿洲生态系统对干旱区荒漠背景地表过程的扰动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地表净辐射日平均要高出周围荒漠戈壁背景60 W/m2以上,约占绿洲净辐射的1/4以上。对绿洲高出的净辐射贡献最大的是绿洲相对低的地表长波辐射,其次是较高的太阳总辐射。而绿洲相对较低的大气长波辐射对高出的净辐射有较大的负贡献,特别是地表反射辐射也有很小的负贡献。绿洲高出的地表净辐射主要贡献于加强潜热和地热流量,还有一部分被绿洲地表能量不平衡差额所占,它实际上可能由一般地表热量平衡所不考虑的垂直热量平流来输送。而绿洲明显低于荒漠背景的感热通量则节省了一部分净辐射能量。  相似文献   
85.
首次研究了操作条件和反应器结构(导流筒直径和静态混合元件数)对改进型气升式反应器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导流筒结构可以实现节能降耗。曝气量相同时,在导流筒直径为4.0cm,静态混合元件数为39的条件下,改进型反应器的功耗最小,比普通反应器平均降低23.6%。达到相同供氧能力时,在导流筒直径为5.5cm,静态混合元件数为13的条件下,改进型反应器的功耗最小,比普通反应器平均降低43.9%。在改进型反应器中,升流区功耗最大,占70%~80%;底隙区次之,占20%左右;气液分离区最小,小于10%;降流区功耗可以忽略不计。最大体积功耗出现在底隙区。升流区是解决反应器能耗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86.
电磁场与生命体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陈家森 《生物磁学》2004,4(2):33-3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电磁波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愈来愈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伴随而来的电磁辐射是否对生命体有影响的问题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这一问题的最早出现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他们认为美国丹佛,克拉拉都州在功率线附近的居民死于白血病的比例较高,另外  相似文献   
87.
饲料质量对丰鲤和奥尼罗非鱼氮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比较了丰鲤与奥尼罗非鱼摄食低质和高质两种等能饲料时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低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34.2 5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豆粕 ,高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 4 5 .4 4 %、蛋白质主要来源为鱼粉。 5 3d的生长结果显示 :摄食低质饲料时 ,奥尼罗非鱼通过降低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的比例 ,使生长氮和生长能的比例显著高于丰鲤 ,摄食高质饲料时 ,则通过降低粪氮和粪能的比例取得快速生长的效果 ;丰鲤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排泄氮和代谢能比例显著降低 ;奥尼罗非鱼的氮收支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 ,但高质饲料使生长能和排泄能的比例显著增高 ,代谢能的比例显著降低。结果表明 ,在两种饲料条件下 ,丰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显著低于奥尼罗非鱼。  相似文献   
88.
宁南退耕还草区近地面湍流通量观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 2 0 0 2~ 2 0 0 3年小气候考察资料 ,分别分析了四季晴天条件下宁南退耕还草区净辐射、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比例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地层各通量有较规则的日变化。白天 ,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 5 0 %以上 ,一般达 80 %~ 10 0 %。只有夏季全天和秋季白天的潜热通量为正 ,在春季的早晨和秋季的傍晚潜热通量为负。冬春季节土壤的热量收支大于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89.
不同肥力水平农田生态系统SPAC水分状态及能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思春  王玉  吕家珑  张一平  陈建文 《生态学报》2002,22(12):2104-2110
通过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系 (SPAC)水分、温度等昼夜观测 ,确定温度是影响 SPAC水分能量的重要因素 ,土壤水势呈现温度正效应 ,植物、大气水势呈现温度负效应。温度与土壤 -植物间水势差 (ψS- P)和植物 -大气间水势差 (ψP- A)呈正相关。农田生态系统 SPAC水分热力学函数研究得出 ,不论高、低肥区 ,冬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 ,水分的相对偏摩尔自由能 (ΔG)均为土壤 >植物 >大气 ;水分相对偏摩尔熵 (ΔS)、焓 (ΔH)均为大气 >植物 >土壤 ;冬小麦在拔节期和扬花期 ,土壤水 ΔG皆为高肥区 <低肥区 ;植物水分 ΔG拔节期为高肥区 >低肥区 ,扬花期相反为高肥区 <低肥区 ;两个生育期大气水分 ΔG均为高肥区 >低肥区。在拔节期土壤 -植物间水分的 ΔG差值 (ΔGS- P=ΔGS-ΔGP)、植物 -大气间水分ΔG差值 (ΔGP- A=ΔGP-ΔGA)均为高肥区 <低肥区 ,扬花期ΔGS- P为高肥区 >低肥区 ,而ΔGP- A为高肥区 <低肥区。  相似文献   
90.
环境温度对社鼠能量需求和食物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n our feeding trials,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were applied: 17℃,22℃,27℃ and 32℃.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N. confucian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107 43±6 44 KJ/animal/day (17℃),94 76±4 46 KJ/animal/day (22℃),73 96±5 65 KJ/animal/day(27℃),and 62 80±5 15 KJ/animal/day(32℃),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nergy intake, digested and assimilated energy of N. confucianus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gestibility and assimilation rate of N. confucianus were found among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It indicated that, during a range of particular temperatures, N. confucianus might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 digestibility by change of digest trac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