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宁南退耕还草区近地面湍流通量观测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 2 0 0 2~ 2 0 0 3年小气候考察资料 ,分别分析了四季晴天条件下宁南退耕还草区净辐射、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比例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近地层各通量有较规则的日变化。白天 ,感热通量占净辐射的 5 0 %以上 ,一般达 80 %~ 10 0 %。只有夏季全天和秋季白天的潜热通量为正 ,在春季的早晨和秋季的傍晚潜热通量为负。冬春季节土壤的热量收支大于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2.
酿酒葡萄品质评价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2004~2005年我国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葡萄化验结果,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糖酸比pH、单宁进行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每个地区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结果表明:2004~2005年贺兰山东麓的御马、玉泉营、广夏三基地、贺东在庄园;河西走廊的高台、武威;新疆石河子酿酒葡萄品质优良,渤海湾的烟台、蓬莱、昌藜等地酿酒葡萄品质表现一般。酿酒葡萄综合品质主要受果实着色期、全生育期和7~8月的降水量和水热系数的影响,其中降水量起主导作用。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和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对酿酒葡萄综合品质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果实着色期的最低气温。采样地区的光照、温度等气象条件基本适宜酿酒葡萄品质形成,对优质酿酒葡萄形成没有大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土壤和气象条件对宁夏枸杞灰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 2 0 0 0~ 2 0 0 1年我国北方 6省区枸杞取样和田间试验资料 ,分析了影响枸杞灰分含量的土壤和气象因子 ,并建立了相应的关系模式。结果表明 ,枸杞灰分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5 %左右 ,枸杞灰分含量主要由品种因素决定 ,环境因子对灰分含量有重要作用。影响枸杞灰分含量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果实形成期平均相对湿度、日较差和开花到成熟期降水日数、土壤全钾含量等。果实形成期相对湿度是影响枸杞灰份含量的最主要的因子 ,枸杞灰分含量随这一时期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大呈指数型增加。降水日数是影响CMA的关键因子 ,随着枸杞开花到成熟期降水日数的增加 ,CMA呈对数型增加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1—2009年宁夏21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宁夏各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夏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 ℃·(10 a)-1;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年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为4.26 mm·(10 a)-1;无霜期和作物生长季天数随着气候变暖逐渐延长;≥10 ℃积温在3200 ℃·d以上的区域向南扩展,宁夏适宜种植中晚熟水稻的区域有所扩大;2001—2009年,宁夏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冬小麦,全区各地几乎都适宜种植春小麦;宁夏南部山区各地7月平均气温≤20 ℃的区域面积逐渐缩小,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域也随之缩小.  相似文献   
5.
张晓煜  王连喜  袁海燕 《生态学报》2005,25(9):2333-2340
根据2002~2003年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考察资料,用能量平衡法计算了不同下垫面不同季节的感热、潜热通量。分析结果表明:(1)宁南半干旱地区夏季农田和草地的净辐射峰值可达到700W/m2以上,土壤热通量的值比净辐射小1个量级。同类下垫面净辐射通量日积分值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宁南半干旱山区感热输送强度以典型草地的最大,其次是禁牧草地,稀树草地的最小。春季各类下垫面地表热量平衡以感热输送为主。在春、夏、秋季的晴天,感热通量日积分值为正,冬季为负。(3)农田在夏、秋季、冬季水汽输送大于各类草地的,其次是稀树草地的,典型草地向上的水汽输送量是最小的。夏季白天农田β在0.2~0.7,稀树草地β为0.2~1.0,能量输送以潜热为主。禁牧草地β为0.2~9.2,典型草地为1.5~13.1,能量输送以感热为主。(4)宁南半干旱地区宜退耕,发展典型草原,在水分充足的山地背阴坡少量发展稀树草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美罗华对CD20 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beta2- 微球蛋白(beta2-MG)水平及预后的影 响。方法:对2004 年1 月-2011 年6 月在我院收治的86 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HOP(对照组,n=48)与RCHOP(治疗组,n=48)2 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化疗,每21 天为一个周期,共6 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LDH和beta2-MG 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的ORR 和DCR 分别为77.1 %和89.6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3 %和72.9 %(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LDH、beta2-MG 均 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化疗后血清LDH、beta2-MG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并发症高于 对照组(P<0.05);化疗后1、2 年生存率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化疗后3 年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美 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 阳性NHL患者疗效明显,且耐受性好,可有效调节血清LDH、茁2-MG 水平,提高缓解率,改善患 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气氮沉降增加能改变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影响滨海湿地植物的养分再吸收。目前研究多关注氮沉降量对养分再吸收过程的影响,且研究集中于叶片,鲜有研究区分不同形态氮素对植物不同器官养分再吸收过程的影响。通过两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硝态氮、铵态氮添加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茎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氮添加均显著增加叶、茎的氮、磷含量(P<0.001),增幅达32.74%—43.22%(氮)、30.91%—36.51%(磷)。叶片氮的再吸收效率为54.14%—67.66%,茎氮的再吸收效率为50.60%—62.85%。叶片磷的再吸收效率为56.80%—70.38%,茎磷的再吸收效率为77.43%—84.95%。两类氮添加均显著降低氮、磷的再吸收效率(P<0.001),但两类氮添加处理下的养分再吸收效率无差异。叶、茎氮的再吸收效率无差异,但茎磷的再吸收效率明显高于叶(P<0.01)。总之,氮添加降低芦苇对氮、磷的再吸收效率,且茎对养分的再吸收也具有不可忽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