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揭示生物炭和EM菌对黄河三角洲田菁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不同EM菌处理(不添加EM菌,EM-;添加EM菌,EM+)和不同水平生物炭处理(0,B0;0.5%,B1;1.5%,B2;3%,B3;生物炭质量/土壤质量),测定田菁生长指标、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生物炭和EM菌及其交互处理中,EM+B3处理效果最好,其中田菁株高、基径和总生物量比EM-B0分别显著增加69.5%、90.0%和141.1%。生物炭和EM菌显著改善田菁的光合作用,EM+B3处理田菁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比EM-B0分别提高93.8%、35.1%、43.4%、34.8%。生物炭和EM菌有效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EM+B3处理的潜在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比EM-B0分别显著提高25.8%、31.5%、37.2%和56.8%。田菁的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EM+处理下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EM-处理下B3出现抑制现象。添加EM菌和3%生物炭(EM+B3)有助于提高田菁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拓宽叶片的光照生态幅,增强保水抗旱性能,促进田菁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
通过设置保留茎瘤和去除茎瘤处理 ,研究长喙田菁 (Sesbaniarostrata)在铅锌尾矿、客土和纯土环境中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 :保留茎瘤使长喙田菁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 2 4 %~ 4 8%、2 7 4 %~ 6 7 9%、2 8 5 %~ 99 3%、2 7 6 %~ 72 3%和 17 0 %~ 2 3 4 %,这种作用在纯尾矿处理组最为显著 ,客土处理组次之 ,即环境愈恶劣 ,茎瘤这种作用愈显著 ,证明了茎瘤对长喙田菁适应铅锌尾矿环境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3.
近来,豆科植物茎瘤固氮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种双重固氮能力在农业上具有很大应用潜力。茎瘤固氮植物主要有三个属,即田菁属、合萌属和假含羞草属。本文论述它们的生长特性、茎瘤的形成、固氮及在农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35.
田菁结瘤固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园套种田菁作夏季绿肥,出苗10~15天即有根瘤出现,主根和各级侧根都可能结瘤,根瘤数量较多,每亩可达30公斤以上。营养生长期根瘤固氮酶活性较高;花果期由于部分根瘤衰败,固氮活性明显降低。土壤干旱降低田菁根瘤的含水量和固氮活性。田菁根瘤在25℃时固氮活性最高,12℃以下或35℃以上固氮活性急剧下降。营养生长期每亩田菁每天干均可固氮76克,若在苗龄100天时翻埋,可固氮7.6公斤,折合硫酸铵36.2公斤。  相似文献   
36.
利用转座子Tn5随机插入突变法,从毛萼田菁茎瘤菌中筛选得到两株吸氢活性缺陷突变株R-49和R-309,其固氮酶活性也大大降低,约为野生型固氮酶活性的6-8%。以带有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的5.9kb的hup基因的质粒PHR11为探针与A.coulinodamsORS571和B.japonicum122DES(Hup)的总DNA进行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表明,A.coulin  相似文献   
37.
秦志祥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93,13(1):74-75
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作为绿肥,在广西广为栽种。尚未见过田菁染色体核型的报道,因此我们对它进行染色休核型分析,旨在能为遗传种提供细胞学依据资料。  相似文献   
38.
【背景】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盐渍化不仅影响作物的产量,还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抑制种子的萌发,阻碍植物正常生长,以及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目的】玉米在盐渍土壤上生长受限,探究在中、高盐浓度下田菁种子内生菌与田菁胶混合浸种对玉米发芽的影响,为促进盐渍土玉米生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LB液体培养基测定田菁种子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ZH60的耐盐性;分别利用1%浓度田菁胶、OD600为0.8的ZH60菌悬液及两者混合液对玉米浸种3 h,自然风干后分别置于0、100和200 mmol/L NaCl的0.8%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测定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及芽长。将两叶一心期的玉米幼苗移至装有蛭石的花盆中培养,用荧光标记的内生菌ZH60灌根,分别于1、5、11、17、25 d取玉米根系研磨,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内生菌在玉米根部的定殖量;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28天ZH60在玉米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菌株ZH60耐11%的NaCl盐浓度,在中、高盐浓度下混合浸种的发芽势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22%、30%;芽长提高了158%、163%、1...  相似文献   
39.
田菁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
多花黑麦草在酸化铅锌尾矿上的定植和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铅锌矿尾矿上设置长喙田菁压青和不压青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花黑麦草的萌发、生长和重金属积累情况.结果表明,种植长喙田菁改善了尾矿理化性状,尤其是提高了有机质、全N、有效态磷和K的含量.尾矿的强酸性环境(pH<3)是影响黑麦草在其上定植的主要因素.施用石灰可暂时改善尾矿酸度,但实验结束时尾矿酸度几乎完全恢复原状.因此,施用石灰可能只对种子发芽产生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多花黑麦草能在尾矿上萌发、生长和定植,并产生较大的生物量(DM1.4~3.2t·km^-2),表现出对酸性尾矿环境的一定的适应性.与未栽培长喙田菁的对照相比,栽培长喙田菁处理以及栽培长喙田菁并压青处理分别使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提高了4.8%~39.5%和7.7%~139.5%,其中压青处理又比不压青处理提高了2.7%~75.8%.“长喙田菁-多花黑麦草”植被系列是一个成功的铅锌矿尾矿废弃地复垦的先锋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